[实用新型]电动自行车坐垫自动防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7911.X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0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闫尔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灵燕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18 | 分类号: | B62J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7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自行车 坐垫 自动 防滑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防滑装置,尤其涉及电动自行车坐垫自动防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倡导新能源出行,电动自行车凭借节能、省力、维护成本低、噪音小、速度快、牌照手续门槛低的优势大量普及。但是伴随而来的是交通事故频发,尽管国家已出台相关标准来限制新出厂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可是依旧有大量改装后的电动自行车上路。由于电动车速度时速可高达40km/h---50km/h,在行驶时遇到颠簸路段或者刹车时,人体惯性会使坐垫向前变形移动,长时间积累下来,人体脊柱会一直处于张力拉伸状态,一旦遇到紧急状况,事故发生的同时,人体会受到冲击,脊柱无法快速收缩回人体保护状态,因此会加大人身伤亡程度。
因此设计一种随着骑行状态改变后坐垫能够及时复位的装置,可使人体脊柱处于自然舒适状态,在发生紧急交通交通事故时,可有效减小人体伤害。本装置具有能耗低、防滑性好、结构简单、质量轻、维修方便、易于安装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耗低、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安装的电动车坐垫自动防滑电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动自行车坐垫自动防滑装置,包括驱动滚筒、支撑梁、橡胶V带、加强肋、压紧块、压带收纳轮;驱动滚筒(1)安装在电动车座尾端,由电动车蓄电池供电给驱动滚筒橡胶V带(3),压紧块(5)在座垫收到人体压力时,通过拐角加强肋的力传递,会压紧橡胶V带(3);惯性压力解除后,压带收纳轮反向转动,使V带自动恢复到原状态,起到防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对电动自行车坐垫防滑装置的设计,使得整体结构能耗低;(2)通过对小型风力发电装置的设计,安装维修方便;(3)通过对电动自行车坐垫防滑装置的结构设计,坐垫具有及时复位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坐垫结构俯视图;
图中:1、驱动滚筒,2、支撑梁,3、橡胶V带,4、加强肋,5、压紧块,6、压带收纳 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动自行车坐垫自动防滑装置,包括驱动滚筒(1)、支撑梁(2)、橡胶V带(3)、加强肋(4)、压紧块(5)、压带收纳轮(6);驱动滚筒(1)安装在电动车座尾端驱动滚筒驱动动橡胶V带(3),压紧块(5)在座垫收到人体压力时,通过拐角加强肋的力传递,会压紧橡胶V带(3);惯性压力解除后,压带收纳轮反向转动,使V带自动恢复到原状态,起到防滑作用。
所述驱动滚筒内(1)置小型电动机,由电动车蓄电池供电驱动。
所述支撑梁(2)材料热固性塑料,具有良好减震性。
所述橡胶V带(3)坐垫前端相连,坐垫覆盖于橡胶V带上,两者由胶粘连紧固。
所述加强肋(4)一端固定电动车座前端,另一端固定在第三根支撑梁(2)上。
所述压带收纳轮(6)同样内置小型电动机,由电动车蓄电池供电驱动,旋转方向与驱动滚筒(1)相反。
工作过程,电动自行车在颠簸路况或者急刹车状态时,人体会有惯性力向前作用在坐垫前端,坐垫前端的加强肋(4)会传递压力到压紧块(5)来压紧橡胶V带(3),同时驱动滚筒(1)逆时针转动,保持粘贴在橡胶V带(3)上的坐垫具有张紧力;当人体向前惯性力解除后,电源供电驱动压带收纳轮(6),它与之前的驱动滚筒(1)方向相反为顺时针,可使之前受力微小变形的V带自动恢复到原状态,人体便在强制作用力作用下回到原来舒适驾驶状态,减轻了疲劳驾驶带来的交通事故发生时的身体伤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灵燕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灵燕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79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的后部组合单元
- 下一篇:自行车快拆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