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通风垫体及加热通风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9146.5 | 申请日: | 2014-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4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56 | 分类号: | B60N2/5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065000 河北省廊***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通风 座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热通风垫体及加热通风座椅。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座椅舒适系统技术的进步,除了以往冬季应用的座椅电加热系统之外,同时具有空气交换功能的座椅成为了一种渐为人们所接受的新型产品。通过座椅椅面及椅面内部的空气交换,可以实现座椅与占用者身体表面呈现更好的局部环境界面。特别是在夏季等人体易于出汗的季节,更加有助于座椅占用者身体表面的排汗及清爽。
此类座椅加热通风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冬季的椅面电加热取暖,也可以在炎热的夏季实现对座椅的椅面进行通风换气。其通风原理是将小型风扇所产生的风通过风道,作用到座椅坐垫和/或靠背内部的封闭型中空或多孔隙的导风层结构中,使得座椅表面及椅面内部产生空气交换,此类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市场应用。
以往,座椅内部的加热通风装置,其带加热电阻丝的加热垫单元往往设计成带有透气孔洞的柔性垫体,往往加热垫单元紧邻的下方,设置透气织物导风层。用以将来自于风扇的气流直接透过加热垫单元的透气孔洞,并经透气座椅面套吹出椅面。
然而,此类加热通风装置常常因为透气织物导风层的软硬度不同于以往坐垫海绵的软硬度,往往出现椅面偏硬,直接影响到椅面的软硬度特性,进而造成车辆座椅的乘坐舒适感的下降。
其一种改进技术,是将透气织物导风层置于座椅支撑骨架与海绵承载垫之间,将来自于风扇的气流由透气织物导风层,向上经过很多直通式孔洞的海绵承载垫,吹出座椅透气椅面。此时,透气的加热垫单元铺置在海绵承载垫与座椅透气椅面之间。此种方式,由于需要对海绵承载垫的制造模具进行复杂的重新设计及制造,直接带来加热通风座椅产品成本的很大上升。
因此,如何在不需要对海绵承载垫进行改变的情况下,提高车辆座椅的乘坐舒适感,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通风垫体,以在不需要对海绵承载垫进行改变的情况下,提高车辆座椅的乘坐舒适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加热通风垫体的加热通风座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通风垫体,包括加热垫单元和透气织物导风层单元,还包括布置于所述加热垫单元和透气织物导风层单元之间的透气海绵垫单元;
所述透气织物导风层单元与所述透气海绵垫单元具有气流相通关系;
所述透气海绵垫单元与所述加热垫单元具有气流相通关系,所述加热垫单元为具有导气效果的加热垫单元。
优选地,在上述加热通风垫体中,所述加热垫单元包括柔性基材及布置于所述柔性基材上的加热电阻线。
优选地,在上述加热通风垫体中,所述柔性基材为采用织布、无纺布料或印刷有导电回路的塑料薄膜,且所述柔性基材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导气透孔。
优选地,在上述加热通风垫体中,所述柔性基材为经编网孔织物或网纱海绵复合布。
优选地,在上述加热通风垫体中,所述透气海绵垫单元为开设有第二导气透孔的闭孔型的聚氨酯海绵或塑胶海绵的片体;
或者,所述透气海绵垫单元为采用开孔型透气网孔海绵片体。
优选地,在上述加热通风垫体中,所述透气织物导风层单元包括三维经编织物体和包覆于所述三维经编织物体外部的包覆层;
所述包覆层的材料为柔性阻风布料或柔性塑料薄膜;
所述包覆层在面向所述透气海绵垫单元的一侧具有第三导气透孔;
所述包覆层远离所述透气海绵垫单元的一侧开设有风扇进气口。
优选地,在上述加热通风垫体中,所述透气织物导风层单元包括三维经编织物体,所述三维经编织物体设置在座椅海绵承载垫中。
优选地,在上述加热通风垫体中,所述加热垫单元、透气海绵垫单元和透气织物导风层单元层叠布置,且经过粘合或缝纫形成一体化层叠结构;
或者,所述加热垫单元、透气海绵垫单元和透气织物导风层单元为彼此相对分离的层叠组合结构。
一种加热通风座椅,包括坐垫和靠背,所述坐垫内设置有加热通风垫体,所述加热通风垫体设置于所述坐垫的透气椅面和座椅海绵承载垫之间,所述加热通风垫体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加热通风垫体,所述透气织物导风层单元靠近所述座椅海绵承载垫,所述加热垫单元靠近所述透气椅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廊坊市金色时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91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