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9695.2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3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增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增国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血管 内科 多功能 转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血管病人也逐年增加,心血管病人大多伴随着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等症状,病人无法自主活动,需要平躺,且不能大幅度活动病人,现有技术主要是由他人将病人缓慢、平放转移到担架上,再抬向急救车安装供氧设施供氧转移到医院抢救,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费时费力,且病人的转移和在急救车上的颠簸也很容易加重病情,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另外在转移病人的过程中,设有单独对病人进行输液的装置,与转运床分离,造成在转运过程中增加医务人员的难度,而且对于不同的病人,对担架的也有不同的破坏程度。对于病重患者,往往也是先进行急救,等病人病情缓和一点后再进行转移,但是在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转运设备条件的限制,便无法对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的病情加重情况做进一步的抢救措施,因此就必须对现有的转运设备做改进,使得转运设备具有更多的功能,容纳更多的抢救器材,缓和病人的病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性高的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包括架杆、套杆、躺板和液压伸缩臂,所述两个架杆之间设有气囊,气囊上层设有帆布,气囊的前端设有气嘴,所述架杆的底端设有插杆,所述套杆顶端开设有与插杆吻合的凹槽,套杆下端插入液压伸缩臂中,液压伸缩臂的下端安装有旋转的脚座,脚座上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一侧的两个液压伸缩臂侧面下端均固设有支撑块,支撑块上开设有支撑槽,相邻的两个液压伸缩臂之间固设有固定架所述两个套杆之间设有支撑板,四个套杆之间设有躺板,躺板的一侧开设有插槽,插槽中放置有翻板,翻板的下端位于支撑槽中,所述躺板前端设有氧气罐和备用箱,氧气罐和备用箱的下端均通过支杆固定在固定架上,氧气罐顶端设有控制嘴,控制嘴通过连接管连接气嘴,所述躺板后端设有仪器箱,仪器箱下端也通过支杆固定在固定架上,仪器箱内安装有带显示屏的仪器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板设有两个,且支撑板与翻板垂直,支撑板的上表面与套杆顶面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躺板位于套杆的侧面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躺板的另一侧前端铰接有吊架,吊架的顶端设有旋转套,旋转套上设有挂钩。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仪器台为心电图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在转运心血管病人时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且能够缓冲病人的转移和急救车颠簸力度,确保病人安全,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在转移病人过程中,可以对病人进行输液,缓解病人的疼痛以及对病人做初步的治疗,为后续救治工作赢得充足的机会;翻板结构能满足不同体重病人的需求,确保病人以及转运床的安全;躺板两端设置的氧气罐、备用箱和仪器箱,可以及时快速的对病人做临时的抢救治疗,监控显示病人的病情,确保重病患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的示意图。
图2为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的侧视图
图中:1-挂钩;2-旋转套;3-吊架;4-架杆;5-帆布;6-气嘴;7-插杆;8-套杆;9-支撑板;10-躺板;11-液压伸缩臂;12-脚座;13-万向轮;14-固定架;15-支撑块;16-翻板;17-插槽;18-气囊;19-支撑槽;20-氧气罐;21-备用箱;22-支杆;23-仪器箱;24-仪器台;25-显示屏;26-控制嘴;27-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心血管内科用多功能转运床,包括架杆4、套杆8、躺板10和液压伸缩臂11,两个架杆4之间设有气囊18,气囊18上层设有帆布5,将病人转移到转运床的气囊18上时,在气囊18的作用下,减缓在转移病人过程中的颠簸振动,降低对病人的二次伤害,降低病人的疼痛;气囊18的前端设有气嘴6,通过气嘴6对气囊18充气或放弃,满足不同病人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增国,未经赵增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596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