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0915.3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73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罗建华;罗战胜;张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建华 |
主分类号: | F21V19/00 | 分类号: | 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528437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LED灯板。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LED灯板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的越来越多,然而,现有的LED灯板的亮度没有完全的利用好,导致LED灯板的亮度不高,这样既会浪费电能,又不能提供高亮度的照明。
因此,必须针对现有的缺点作出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LED灯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LED灯板亮度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LED灯板,包括透明基板、第一支架电极、第二支架电极和LED晶片,所述第一支架电极、所述第二支架电极和所述LED晶片设于所述透明基板上面,所述LED晶片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电极电连接,所述LED晶片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电极电连接,所述透明基板下面设有反光层。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层为镀铝反光聚脂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基板为透明玻璃或者透明陶瓷。
进一步地,所述LED晶片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电极和所述第二支架电极的上面,所述LED晶片一端通过第一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支架电极一端连接,所述LED晶片另一端通过第二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支架电极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为焊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为焊锡。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将LED晶片设于透明基板上,并通过反光层的将LED晶片的光线反射回去,从而提高LED灯板照明的亮度,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LED灯板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序号及其说明:
1、反光层;2、透明基板;3、第二支架电极;4、第二导电连接件;5、LED晶片;6、第一导电连接件;7、第一支架电极;8、隔开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灯板,包括透明基板2、第一支架电极7、第二支架电极3和LED晶片5,第一支架电极7、第二支架电极3和LED晶片5设于透明基板2上面,LED晶片5一端与第一支架电极7电连接,LED晶片5另一端与第二支架电极3电连接,透明基板2下面设有反光层1。反光层1根据实际的要求采用喷涂、粘贴或者其他的固定方式来固定。本技术方案将LED晶片5设于透明基板2上,并通过反光层1的将LED晶片5发射出来的光线反射回去,这样设计的结构简单,产生的有益效果大,既提高LED灯板照明的亮度,又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第一支架电极7与电源正极连接,第二支架电极3与电源负极连接。在本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的照明需求,可以在透明基板上将LED晶片5设计成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数量的串联结构,从而增加LED灯板的使用效果。
反光层1为镀铝反光聚脂薄膜,镀铝反光聚脂薄膜详细说明请参考专利CN2045741U的说明,在此就不再赘述。镀铝反光聚脂薄膜取材容易,加工工艺简单,当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采用其他材质的反光膜,而并不局限于优选实施例中的镀铝反光聚脂薄膜。
透明基板2为透明玻璃或者透明陶瓷。通过透明玻璃或者透明陶瓷可以使LED晶片5底面发射出来的光线充分的利用,即将LED晶片底面发射出来的光线经过透明玻璃或者透明陶瓷到达反光层1后反射回来,从而提高LED灯板照明的亮度,也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建华,未经罗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09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