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车用太阳能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1687.1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38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燕学博;刘晓峰;吕政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H02S20/30 | 分类号: | H02S20/30;H02S30/2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118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升降 功能 太阳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车用太阳能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太阳能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但是由于汽车体积及其有效使用面积的限制,太阳能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一直处于停止状态。由于车体表面的可用面积有限,从而使得设置太阳能电池板面积受到限制,无法收集足够的太阳能,如果增加太阳能板面积,则会使太阳能板超出车体太多,则会影响到周围的行人和车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太阳能板能升降、能折叠、能收容进车顶夹层、不影响车辆美观、节约空间的车用太阳能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车用太阳能系统,包括设于汽车顶部的太阳能板装置、推动装置以及与太阳能板装置连接的蓄电池,其特征是:太阳能板装置为折叠板,推动装置包括有左滑杆和右滑杆、支撑板以及第一电机,左滑杆和右滑杆的上部均与太阳能板装置铰接,下部能在第一电机的推动下载支撑板上水平滑动。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汽车顶部设置有夹层,支撑板、第一电机、蓄电池均固定于夹层中。
上述的左滑杆下端固定有左滑块,左滑块能在支撑板上水平滑动,右滑杆下端固定有右滑块,右滑块能在支撑板上水平滑动,左滑块和右滑块相向靠近滑动时,左滑杆和右滑杆支起,太阳能板装置升至夹层上方,左滑块和右滑块相背远离滑动时,左滑杆和右滑杆收回,太阳能板装置落至夹层中水平放置。
上述的夹层上滑动设置有能遮挡夹层的挡板。
上述的挡板为折叠挡板。
上述的太阳能板装置包括有能向前展开的前太阳能板体、能向后展开的后太阳能板体、能向左展开的左太阳能板体以及能向右展开的右太阳能板体。
上述的太阳能板装置包括容纳壳体,前太阳能板体、后太阳能板体、左太阳能板体以及右太阳能板体在收起时均收纳于容纳壳体中。
上述的容纳壳体上设置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推动前太阳能板体、后太阳能板体、左太阳能板体以及右太阳能板体收起和展开。
上述的该车用太阳能装置包括有控制芯片,控制芯片与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并控制两电机的运作。
上述的蓄电池分别与控制芯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并为三者供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车用太阳能系统,包括设于汽车顶部的太阳能板装置、推动装置以及与太阳能板装置连接的蓄电池,其特征是:太阳能板装置为折叠板,推动装置包括有左滑杆和右滑杆、支撑板以及第一电机,左滑杆和右滑杆的上部均与太阳能板装置铰接,下部能在第一电机的推动下载支撑板上水平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板采用折叠板,使用时用一个推动装置将太阳能板推起,然后再展开太阳能板,不使用时太阳能板时将推动装置落下,使太阳能板和推动装置都落入车顶夹层中,不影响车辆美观,同时节约大量空间。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能相对滑动的支杆作为推动装置的主体部分,当第一电机推动滑杆相互靠近时,太阳能板装置就被支起,实现了太阳能板升起的功能,当反过来时,太阳能板落下。太阳能板的展开也用一个电机进行控制,进一步地,用一个控制芯片控制第一电机环绕第二电机的正反方向运作,实现完全自动化。
本实用新型具有太阳能板能升降、能折叠、能收容进车顶夹层、不影响车辆美观、节约空间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板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太阳能板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太阳能板装置1、前太阳能板体11、后太阳能板体12、左太阳能板体13、右太阳能板体14、容纳壳体15、第二电机16、推动装置2、左滑杆21、左滑块21a、右滑杆22、右滑块22a、支撑板23、第一电机24、蓄电池3、夹层4、挡板5、控制芯片6。
如图1至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16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褶皱状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利用低压余热蒸汽的除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