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附式螺旋搅拌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2750.3 | 申请日: | 2014-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74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宋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纳润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5/00 | 分类号: | 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国***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附 螺旋 搅拌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搅拌机中的搅拌杆结构。
背景技术
树脂在常温下为固态,使用时需要将其熔化并与其他原料进行混合,混合过程一般通过搅拌机实现。搅拌杆是搅拌机的关键部件,现有搅拌机的搅拌杆的下端设置单一的搅拌叶片,其缺点是搅拌效果不佳,搅拌时间较长,导致搅拌机的能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进行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吸附式螺旋搅拌杆结构,其具有结构简单、搅拌效果好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吸附式螺旋搅拌杆结构,包括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带有下部的吸附搅拌部、中部的螺旋出料部,吸附搅拌部与螺旋出料部的内部带有连通的树脂搅拌孔;所述吸附搅拌部的内壁带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带有向搅拌杆上端弯折的弧面部;所述螺旋出料部的外壁螺旋设置有导料槽,导料槽的槽底带有沿着导料槽螺旋方向设置的多个出料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吸附搅拌部的下端带有弧形导料部。
所述导料槽带有内外双层槽体结构,内层的槽宽小于外层槽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采用吸附式搅拌方式,将树脂混合进行吸取搅拌,与螺旋出料槽相结合,对树脂混合液循环搅拌,相比传统的单叶片搅拌结构,提高了搅拌效率及效果,缩短了搅拌时间,降低了搅拌机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立体结构图。
图中:1、搅拌杆;11、螺旋出料部;12、吸附搅拌部;13、导料槽;14、出料孔;15、树脂搅拌孔;16、弧形导料部;2、搅拌叶片;21、弧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吸附式螺旋搅拌杆结构,包括搅拌杆1,搅拌杆1带有下部的吸附搅拌部12、中部的螺旋出料部11,吸附搅拌部12与螺旋出料部11的内部带有连通的树脂搅拌孔15;吸附搅拌部12的内壁带有搅拌叶片2,搅拌叶片2带有向搅拌杆1上端弯折的弧面部21,当搅拌叶片2旋转时,对树脂混合液具有吸附吸取作用;螺旋出料部11的外壁螺旋设置有导料槽13,导料槽13带有内外双层槽体结构,内层的槽宽小于外层槽宽,内层槽的槽底设置有沿着导料槽13螺旋方向设置的多个出料孔14。
吸附搅拌部12的下端带有弧形导料部16,将端部的周侧的树脂混合液导入至树脂搅拌孔15中。
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杆1在电机带动下高速旋转,在搅拌叶片2的旋转搅拌下,树脂混合液吸取至树脂搅拌孔15中并从出料孔14中流出,流出后的树脂混合液在导料槽13中流动最终从槽体的两端流出至搅拌杆1的下端进行循环搅拌。
本实用新型采用吸附式搅拌方式,将树脂混合进行吸取搅拌,与螺旋出料槽相结合,对树脂混合液循环搅拌,相比传统的单叶片搅拌结构,提高了搅拌效率及效果,缩短了搅拌时间,降低了搅拌机的能耗。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纳润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纳润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27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硫化锌精矿原料处理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钒钛磁铁矿烧结矿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