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脚手架安全施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2991.8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8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军 |
主分类号: | E04G5/00 | 分类号: | E04G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脚手架 安全 施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手架安全施工装置,属于建筑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都会在建筑间搭设脚手架,以利施工人员在建筑物外侧施工,脚手架的高度配合建筑物的高度,施工人员在高度施工,行进在脚手架间,一般没有什么安全防护,周围只是脚手架,若是施工人员发生眩晕或是不小心,就很有可能从高处跌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实在有待改进之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手架安全施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手架安全施工装置,包括杆体、定位机构、张紧器及绳索,具体结构如下。
杆体一侧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设有固设于杆体外部的挂钩,且邻近挂钩的杆体外部还设有圆弧状的卡合部,并于卡合部外侧设有嵌合槽,再于卡合部另侧设有卡固体,利用卡固体活动卡掣于卡合部的嵌合槽;相对定位机构的杆体另侧设有数个张紧器,张紧器设有本体,并于本体内部设有通道,且通道一侧呈开口状并设有活动式卡制体,卡制体一侧设有环状把手,利用本体内的通道供绳索穿过,而透过把手操控卡制体、抵压绳索于本体的通道内,供绳索于张紧器的本体内部通道活动穿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提升防护功能,确保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张紧器松开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于脚手架上的示意图。
图中 1. 杆体,2. 定位机构,3. 张紧器,4. 绳索,5. 挂钩,6. 卡合部 ,7. 嵌合槽 ,8. 卡固体,9. 本体,10. 通道 ,11. 卡制体,12. 把手 ,13. 绳索 ,14. 主立柱 ,15. 横支柱 ,16. 防护杆 ,17. 活动绳,18. 绳索扣 ,19. 安全腰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脚手架安全施工装置,包括杆体1、定位机构2、张紧器3及绳索4,具体结构如下。
杆体1一侧设有定位机构2,定位机构2设有固设于杆体1外部的挂钩5,且邻近挂钩5的杆体1外部还设有圆弧状的卡合部6,并于卡合部6外侧设有嵌合槽7,再于卡合部6另侧设有卡固体8,可利用卡固体8活动卡掣于卡合部6的嵌合槽7;相对定位机构2的杆体1另侧设有数个张紧器3,张紧器3设有本体9,并于本体9内部设有通道10,且通道10一侧呈开口状并设有活动式卡制体11,卡制体11一侧设有环状把手12,即可利用本体9内的通道10供绳索4穿过,而透过把手12操控卡制体11、抵压绳索13于本体9的通道10内,供绳索13于张紧器3的本体9内部通道10活动穿设。
脚手架13包括数个主立柱14、数个横支柱15,各主立柱14分别呈直立状、预定间距设置,而于二相邻的主立柱14间设有横向等距装设的横支柱15,再于相对的主立柱14间利用防护杆16呈交错状固设。
实施时,将本实用新型于建筑物施工场所的脚手架13的数个主立柱14间、靠近横支柱15位置,分别供杆体1安装,透过二杆体1上定位机构2的挂钩5,扣挂于横支柱15上,再以卡合部6环绕包覆在主立柱14外部,且利用卡固体8卡制于卡合部6的嵌合槽7内,将二杆体1分别固设于二相对的主立柱14外部,并以二杆体1另侧二个张紧器3于本体9的通道10内穿设的绳索4,水平向围绕在二相对主立柱14、交错状的防护杆16及杆体1间,再利用张紧器3的本体9上的卡掣体11,抵持绳索13固设于张紧器3的本体9的通道10内,即完成脚手架13的安全防护效果。
施工人员于脚手架13上进行施工作业时,可利用身上安全腰带19延伸出的活动绳17,以活动绳17另侧的绳索扣18扣挂于二杆体1间的绳索13上,则供施工人员于脚手架13上行动施工时,受到绳索4的防护,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且杆体1上的张紧器3利用本体9固设于杆体1外部,不会有松动或脱落的情况,而张紧器3的卡制体12位于杆体1的外侧,不易受到外力的干扰,减少造成绳索4松动的现象,即可提升其防护功能,确保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军,未经张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29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