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灯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3598.0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4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喜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喜荣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0;F21V23/06;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11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灯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泡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装方便、成本低的LED灯泡。
背景技术
LED灯泡作为主流照明装置,被广泛使用。现有技术中的LED灯泡中的发光元件主要为LED发光条,LED发光条一般的基材通常采用陶瓷等材料,LED发光条的两端通过金属丝焊接到导电架上,实现LED发光条的电连接。
但现有技术中LED发光条的这种连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1、金属丝需要先连接到LED发光条的基材内,一般将金属丝加工制陶瓷类的基材内,需要进行特殊加工工艺,导致在增加了加工工序的同时,还增加了加工成本和难度;
2、金属丝需要焊接到导电支架上,增加了劳动力,且焊接过程中易使得LED发光条的布置位置产生偏差,影响美观效果;
3、金属丝与导电支架的焊接处,在长时间使用后易产生变形,从而影响整灯的美观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灯泡,所述LED灯泡包括灯头、灯壳、导电支架和若干LED发光条,所述灯壳与所述灯壳相连,所述导电支架设置在所述灯壳内,并与所述灯头电连接,所述若干LED发光条的上端和/或下端与所述导电支架之间插接同时实现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导电支架与每个所述LED发光条的上、下端对应位置处设置有卡槽,所述LED发光条的两端直接插进所述卡槽内实现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LED发光条包括基板条,所述基板条上设置有若干相连的发光体,所述基板条两端插接在所述导电支架上,所述基板条与所述导电架连接处设置有导电层,所述发光体通过所述导电层实现与所述导电架的电连接。
较佳地,,所述导电支架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中间支柱,所述中间支柱连接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所述LED发光条的上端插接在所述上支架上,所述发光条的下端插接在所述下支架上。
较佳地,若干所述LED发光条绕所述导电支架一圈均匀周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灯泡,LED发光条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到导电支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焊接的连接方式来说,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加工工序,便于自动化生产,节省人力,降低了成本,同时保证了LED发光条位置的准确性,保证了整灯的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下文的述详细说明,可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灯泡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LED发光条与导电支架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3为图LED发光条与导电支架的连接示意图一中第一卡槽的结构形式;
图4为本实用新型LED发光条与导电支架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LED发光条与导电支架的连接示意图三。
符号说明:
1-灯壳
2-灯头
3-LED发光条
4-上支架
5-中间支柱
6-下支架
7-第一卡槽
8-连接片
9-第二卡槽
10-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示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受在此提出之实施例的限制。相反,提出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达成充分及完整公开,并且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附图中,为清楚起见,可能放大了层及区域的尺寸及相对尺寸。
现参考附图1-4,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LED灯泡,主要有灯壳1、灯头2以及设置在灯壳1内的若干LED发光条3组成,本实用新型中LED发光条通过插接的方式安装到导电支架上,具体有减少加工工序、节省成本等优点。
如图1中所示,灯壳1具体可以为透明灯罩,灯头1用于与插座连接实现整个LED灯泡的通电;灯壳1与灯头1连接,且形成一容置空间;灯壳1内还设置有若干LED发光条3,若干LED发光条3通过一到导电支架支撑,并通过导电支架与灯头2实现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支架包括上支架4、下支架6和中间支柱5,上支架4和下支架6分别设置在中间支柱5的上、下端,上支架4与下支架6平行设置。当然,上述导电支架的结构形式只是一种实施例,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此处不作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喜荣,未经吴喜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35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