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强薄筋焊接强度的结构及应用该结构的汽车后扰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4732.9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44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雷春梅;陶诗桀;杨明华;李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5/00 | 分类号: | B62D35/00;B23K3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刘珍 |
地址: | 6101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焊接 强度 结构 应用 汽车 后扰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后扰流板。
背景技术
由于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汽车外观、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外饰件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汽车整体的印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很多汽车的扰流板除了满足汽车空气动力学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装饰作用。如图1至4所示,吉利NL-2车型的后扰流板总成C也同样是更偏重于装饰作用,其安装方法是与后扰流板骨架A通过卡接和焊接的方式装配在一起,再通过螺钉连接车身钣金和后扰流板骨架A,将后扰流板总成C整体安装于车身尾部。在保证整体外观质量的同时,后扰流板总成C必须达到极限行车条件下不脱落的要求。经参考分析,后扰流板总成C的安装有两处连接:①车身与后扰流板骨架A的螺钉连接;②后扰流板B与后扰流板骨架A的卡接和焊接。前者的螺钉连接强度非常高,几乎没有脱落风险,而后者的卡接与焊接连接方式就成为保证后扰流板B不脱落的关键因素,并且焊接的强度是最为关键的因素。
参照神龙A94扰流板总成的技术标准,后扰流板总成C焊接单点拉拔力达到200N才能保证扰流板安装的可靠性。后扰流板B和后扰流板骨架A的各焊点1~22拉拔力也要求达到200N。但是,后扰流板B由于自身的结构原因,其焊接筋B1厚度仅在0.9mm左右。而焊接筋B1无法加厚,否则容易导致后扰流板B表面缩印,影响外观质量。另外,由于模具自身结构,无法在筋位增加排气,导致焊接筋B1填充不满。以上两个原因,导致焊接筋B1的料量偏少。超声波焊接时,融化的焊接筋B1无法有效粘接在与焊接筋B1配合的后扰流板骨架A上,导致焊接强度不能满足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薄筋焊接强度的结构,解决焊接筋较薄,且不能增厚时,如何增强焊接强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将增强薄筋焊接强度的结构应用于一种汽车后扰流板,解决在不增加焊接筋厚度的情况下,超声波焊接时,融化的焊接筋无法有效粘接在与焊接筋配合的扰流板骨架上,导致焊接强度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
为达上述第一个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增强薄筋焊接强度的结构,包括焊接筋和用于插入焊接筋的焊接筋插口,其特征在于:焊接筋插口在伸出焊接 筋的一侧沿焊接筋高度方向延伸出焊接凸台;当完成焊接后,焊接筋与焊接凸台融合为一体。
所述焊接凸台设置在焊接筋插口的一侧或两侧。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焊接凸台的高度为焊接筋高度的10~90%,所述焊接凸台的厚度为焊接筋厚度的40~200%。
进一步的,所述焊接凸台的高度为焊接筋高度的40~60%,所述焊接凸台的厚度为焊接筋厚度的120~160%。
为达上述第二个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汽车后扰流板,包括上下扣合的后扰流板和后扰流板骨架,后扰流板和后扰流板骨架相对的一面分别设置有若干焊接筋和用于插入焊接筋的焊接筋插口,其特征在于:焊接筋插口在伸出焊接筋的一侧沿焊接筋高度方向延伸出焊接凸台;当完成焊接后,焊接筋与焊接凸台融合为一体。
根据上述方案,所述焊接凸台设置在焊接筋插口的一侧或两侧。
所述焊接凸台的高度为焊接筋高度的10~90%,所述焊接凸台的厚度为焊接筋厚度的40~200%。
进一步的,所述焊接凸台的高度为焊接筋高度的40~60%,所述焊接凸台的厚度为焊接筋厚度的120~160%。
扰流板骨架增加凸台后的焊接,焊点处料量充足,扰流板焊接筋能很好的与扰流板骨架熔接。通过实验数据可得出,扰流板总成的焊接拉拔力相比于扰流板骨架未加凸台提高到了一倍。改进的结构设计使焊点完全达到了拉拔力要求,从而成功解决了在不增加焊接筋厚度的情况下焊接强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改进前的后扰流板总成C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改进前的后扰流板总成C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5为改进后的后扰流板总成C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改进后的后扰流板总成C的爆炸图;
图7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显示了增强薄筋焊接强度的结构);
图8为图1中B-B剖视图(图中显示了增强薄筋焊接强度的结构)。
图9为后扰流板总成C各焊点位置图(在后扰流板B上标出,以更好的显示焊接筋B1及其各焊点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航天模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47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