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充电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4869.4 | 申请日: | 2014-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46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袁锋;丁元章;陆禾;沙卫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R13/717;H01R13/66 |
代理公司: | 无锡互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6 | 代理人: | 陈发志;茅泉美 |
地址: | 22400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充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保护环境,节能减排成了目前世界上的潮流和趋势。在这个背景下,近年来,以电池为主要动力源或者部分动力源的电动车辆(主要包括混合动力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纯电动车)逐渐出现并日益增多,电动车辆的碳排放量要小于传统内燃机汽车,纯电动车的碳排放量甚至为零,并且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的特点,这使得人们将电动汽车视为未来替代内燃机车的一个重要选择。
目前的电动汽车的动力主要由锂离子电池包提供,电动汽车的使用都需要预先充电,就像内燃机车需要预先加油一样。但是,内燃机车加油时间只需要几分钟即可,而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为几十分钟至10几个小时,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车主想要了解充电情况,则需要打开车门,插入汽车钥匙,再查看充电显示表盘来查看充电信息(如充电是否正常启动、当前充电电流、当前充电电压、已充电时间、剩余充电时间等),每次查看充电状态都需要打开车门才行,比较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线结构,通过使用该结构,提高用户体验,减轻用户充电工作劳动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线结构,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一端设有与充电桩连接的供电插头,另一端设有与电动汽车连接的充电插头,所述充电插头上设有一发光环及一蜂鸣器,所述发光环及所述蜂鸣器与电动汽车电源控制器或充电控制器相连,所述充电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环套设于所述本体的充电插头的外缘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控制器为一单片机,所述单片机控制端与电动汽车电源控制器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发光环及蜂鸣器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环由红、蓝、绿、黄四色发光二极管并联构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在充电插头上设置一发光环及一蜂鸣器,该发光环由红、蓝、绿、黄四色发光二极管并联构成,四种颜色的发光环,可以用于指示电动汽车的四种充电状态,可以直观的从发光环上查看电池的充电状态、充电过程是否故障等,蜂鸣器与发光环配合,检查充电插头是否插好,与以往结构相比,车辆用户查看电动汽车充电信息更加方便、快捷,提高了用户的体验,减轻了用户充电工作强度,降低了用户对充电连接过程是否完成的顾虑,使用方便简洁;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充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单片机的控制电气图。
其中:1、本体;2、充电桩;3、充电插头;4、发光环;5、蜂鸣器;6、单片机;7、发光二极管;8、供电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3所示,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线结构,包括一本体1,所述本体1一端设有与充电桩2连接的供电插头8,另一端设有与电动汽车连接的充电插头3,所述充电插头3上设有一发光环4及一蜂鸣器5。所述发光环4及所述蜂鸣器5与电动汽车电源控制器或充电控制器相连,所述充电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充电插头3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环4及所述蜂鸣器5与充电控制器相连,充电控制器再与电动汽车电源控制器相连。
所述充电控制器为一单片机6,所述单片机6控制端与电动汽车电源控制器输出端连接,所述单片机6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发光环4及蜂鸣器5相连。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环4由红、蓝、绿、黄四色发光二极管7并联构成,所述发光环4套设于所述本体的充电插头3的外缘面上。该发光环4的由透明的亚克力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透光效果。当充电插头插3上时,发光环4显示红色,表示充电插头3连接良好,然后蜂鸣器5发出响声,持续3秒左右,同时发光环4转变为蓝色,该蓝色光为滚动蓝色光,表示电池正在充电。当发光环4转变为绿色时,表示充电完成,电池电量充满。如果发光环4显示为黄色,则表示充电过程存在故障。在这个过程当中,由单片机6控制,发光环4及蜂鸣器5与单片机连接,单片机与电动汽车电源控制器相连。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奥新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48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