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鱼卵孵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6560.9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4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王茂元;钟全福;樊海平;赖铭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鱼卵 孵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鱼卵孵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鱼卵孵化方式主要采用孵化环道、孵化桶或孵化框等,前者多用于大规模的鱼卵孵化,后者多用于少量鱼卵孵化。孵化环道多以水泥建造,内壁面粗糙,占地面积大,成本高,耗水量大,水流不均,易造成鱼卵堆积现象;孵化桶多以玻璃钢材料制成,不宜移动且水流难以控制,从而导致孵化率较低;孵化框多采用增加曝气石、降低孵化密度等方法,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鱼卵堆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孵化率高的悬浮式鱼卵孵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鱼卵孵化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孵化桶,所述孵化桶下部为圆锥形进水区,所述进水区底部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区上部周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上可拆连接有圆形纱网,所述孵化桶上部周侧壁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下部的周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所述第二圆环上可拆连接有防止鱼卵流出的纱网盖,所述纱网与纱网盖之间为孵化区。
进一步的,所述纱网盖上小下大,呈锥形,其中心设有用于放入鱼卵的圆形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纱网与纱网盖均为筛绢制成,所述筛绢网目均为150~250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环、第二圆环均通过点焊固定在孵化桶的周侧壁。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螺接有喷头,所述喷头的上端部为半球状,其球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通孔,所述出水通孔的直径为2mm。
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外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进水阀。
进一步的,所述出水口外接有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底部设有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进水口处的半球形喷头和进水管上的进水阀,实现水流发散性喷射,使孵化桶内水流均匀、无死角;(2)本实用新型的圆锥形进水区设有纱网,一方面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进水喷头水流直接冲击鱼卵,给鱼卵造成伤害;另一方面防止水流过缓时鱼卵跌落底部,造成鱼卵堆积;(4)本实用新型的孵化区设有环形纱网盖,避免鱼卵在桶内上下翻动时流走;(5)本实用新型在鱼卵全部孵化后,可移除纱网盖,鱼苗会从出水管流出,出水管可以起到收苗口的作用,减少了对鱼苗的伤害;(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控性强、设计合理、使用方面,能有效提高沉性、半浮性鱼卵孵化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半球形喷头的构造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孵化桶,3-进水区,4-进水口,5-第一圆环,6-圆形纱网,7-出水口,8-第二圆环,9-纱网盖,10-孵化区,11-入口,12-喷头,13-出水通孔,14-进水管,15-水阀,16-出水管,17-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鱼卵孵化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孵化桶2,所述孵化桶2下部为圆锥形进水区3,所述进水区3底部设有进水口4,所述进水区3上部周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5,所述第一圆环5上可拆连接有圆形纱网6,所述孵化桶2上部周侧壁开设有出水口7,所述出水口7下部的周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8,所述第二圆环8上可拆连接有防止鱼卵流出的纱网盖9,所述纱网6与纱网盖9之间为孵化区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纱网盖9上小下大,呈锥形,其中心设有用于放入鱼卵的圆形入口1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圆形纱网6与纱网盖9均为筛绢制成,所述筛绢网目均为150~250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环5、第二圆环8均通过点焊固定在孵化桶2的周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4螺接有喷头12,所述喷头12的上端部为半球状,其球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出水通孔13,所述出水通孔13的直径为2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水口4外接有进水管14,所述进水管14上设有进水阀1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口7外接有出水管1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底部设有万向轮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65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采用选铜尾渣生产硅铁合金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人工鱼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