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汽车尾气发电的后处理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8873.8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8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耿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2 | 分类号: | H02J7/32;H02N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汽车尾气 发电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尾气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汽车尾气发电的后处理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普遍。然而,汽车是消耗石油等能源的主要途径,汽车排放出来的尾气温度高达500℃~600℃,如果将其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容易污染大气,且造成大量的热能损失。因此,如何充分有效的利用尾气的热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利用汽车尾气来发电是充分利用燃料能源,提高效率,有利于环保的一项措施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汽车尾气发电的后处理发电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利用汽车尾气发电的后处理发电装置,所述汽车包括:后处理,所述后处理的一端设有汽车尾气进气端,另一端设有汽车尾气出气端;固定在后处理外壳上的温差发电片;固定在所述温差发电片上的散热片;固定在汽车仪表板上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温差发电片的电源输出端连接;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的用电设备;以及与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的储能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具体包括:第一限流电阻;第二限流电阻,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三极管,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与第三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三限流电阻,所述第三限流电阻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三极管的第二端、第三端并联连接,构成一闭合回路;电感,所述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电感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电感的一端连接;以及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二二极管和电感连接构成一闭合回路。
可选地,所述温差发电片为圆环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温差发电片均匀分布在所述后处理外壳的圆周方向上。
可选地,所述温差发电片沿所述后处理外壳的X方向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散热片采用翅片式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温差发电片固定在后处理上,散热片固定在温差发电片上,当汽车启动时,通过温差发电片的发电原理将热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控制器对转化的电能进行控制,提供给车内用电设备可以使用的电源,并将其他电能储存在储能设备中作为备用;且该发电结构在实现发电的同时,又不影响整车原有布置,且又不影响汽车尾气排气系统的流场,同时又能够降低后处理周围的温度,减少了对后处理周围零部件的热损害,且使汽车尾气得到了高效率的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利用汽车尾气发电的后处理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差发电片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后处理;101、进气端;102出气端;2、温差发电片;3、散热片;4、控制器;5、用电设备;6、储能设备;R1、第一限流电阻;R2、第二限流电阻;R3、第三限流电阻;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L、电感;T、三级管;C1、第一电容;C2、第二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汽车尾气发电的后处理发电装置,所述后处理发电装置包括:后处理1,所述后处理1的一端设有汽车尾气进气端101,另一端设有汽车尾气出气端102;固定在后处理1外壳上的温差发电片2;固定在所述温差发电片上的散热片3;其中,温差发电片2的热端与后处理1的外壳相接触,温差发电片的冷端与散热片3相接触;固定在汽车仪表板上的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控制器4的输入端与所述温差发电片2的电源输出端连接;与控制器4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的用电设备5;以及与控制器4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的储能设备6,其中该储能设备6可以是蓄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88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