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臭氧发生管内电极片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9550.0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84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恒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武金花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发生 电极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发生管内电极片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电晕放电法臭氧发生器是相对能耗较低、单机臭氧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应用最广的臭氧发生装置。对采用电晕放电法的臭氧发生器按形状分类常见的有平板式和管式。在采用间隙电晕放电法的管式臭氧发生器中,按放电间隙的位置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间隙位于介电质管的内侧,第二类是间隙位于介电质管的外侧。第二类结构有利于风冷或自然冷却。因为其外电极金属管在最外面,有利于散热,也可以方便地安装散热器。第二类结构的内电极紧贴介电质管内壁安装,现有此类机构臭氧发生管的内电极常见形式为不锈钢薄片、铜箔、铝箔、导电涂装膜以及金属螺旋弹簧等。
现有的固定片状内电极的方法有:一是粘接法,即用胶水将金属片与介电质管内壁粘牢。此法对胶水要求很高,除粘接强度外,胶水的抗臭氧性、对热胀冷缩的耐受性以及抗老化性能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二是用U形弹性片法,即利用U形弹片的弹力将内电极片固定于介电质管内壁,此法只能使小部分内电极片紧贴介电质管内壁。由于无法使全部或绝大部分内电极片紧贴介电质管内壁,使得未紧贴处会产生电晕放电而降低效率,同时也使产品的电气参数出现较大的离散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便利及可靠性高的臭氧发生管内电极片固定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臭氧发生管内电极片固定结构,一个螺旋弹簧位于内电极薄片的内侧,介电质管位于电极薄片的外侧,内电极薄片由所述螺旋弹簧的侧向弹力紧压到介电质管的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弹簧为不锈钢材质。
进一步地,为使螺旋弹簧具有足够的侧向弹力,螺旋弹簧的外径应大于介电质管的内径再减去2倍的内电极片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弹簧能持续保持对内电极薄片的施压、因而在低温与高温工作状况下均能使内电极薄片始终紧贴介电质管,从而使得臭氧发生管的电气参数保持一致性;
(2)提高臭氧发生管的可靠性及产品电气参数的一致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主视图;
图2是图1中B-B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根据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管内电极片固定结构,包括内电极薄片2和螺旋弹簧3,所述内电极薄片2设置于介电质管1内,所述内电极薄片2的截面为环形,内电极薄片2的外壁与介电质管1的内壁紧密接触,所述螺旋弹簧3固定于内电极薄片2内侧,螺旋弹簧3的侧向与内电极薄片2接触。螺旋弹簧3为不锈钢材质,所述螺旋弹簧3的外径大于介电质管1内径与两倍内电极薄片2厚度的差。
由于在内电极薄片2内部设置有螺旋弹簧3,旋弹簧3的外径大于介电质管1内径与两倍内电极薄片2厚度的差,所以螺旋弹簧3在内电极薄片2内能够持续对内电极薄片2施压,从而使内电极薄片2在低温或高温工作条件下都能与介电质管1紧密接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增加了臭氧发生管的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恒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恒力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95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还原炉的进料结构
- 下一篇:氯化氢合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