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秦戏俑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69740.2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505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8 |
发明(设计)人: | 栾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栾龙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李罡 |
地址: | 7100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秦戏俑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秦戏俑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兵马俑和秦戏俑都是在西安临潼出土的中国古代文物,是古代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和秦戏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等人物形象的)形状的
陶制品,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先后有200多位国家元首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秦戏俑机器人,能够识别使用者的动作,做出与使用者相同的动作,为使用者演奏预设的音乐,方便快捷,结构简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秦戏俑机器人,秦戏俑机器人主体为关节型机器人,所述秦戏俑机器人主体的关节为连接杆,连接杆之间通过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秦戏俑机器人主体的胸腔内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设置在秦戏俑机器人主体眼睛内的感知测量模块、以及设置在秦戏俑机器人主体手部的触摸感知模块连接,所述控制器与设置在秦戏俑机器人主体头部内的音频输出装置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感知测量模块为加速度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触摸感知模块为触觉传感器。
上述方案中,所述音频输出装置为音箱。
上述方案中,所述秦戏俑机器人主体设置至少两个构成秦戏俑机器人演奏阵列。
上述方案中,所述控制器通过蓝牙模块与移动终端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秦戏俑机器人主体外部包覆有仿真皮肤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构成了秦戏俑机器人对真人的功能模仿,能够通过秦戏俑机器人所展示的动作,并且为其演奏预设的音乐,还可以做出与使用者互动的动作,另外还可以通过不同软件和控制器的操作使用秦戏俑机器人伴随的预设的音乐舞蹈,还可以将多个机器人组合成为机器人演奏阵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秦戏俑机器人,如图1、2所示:秦戏俑机器人主体1为关节型机器人,所述秦戏俑机器人主体1的关节为连接杆,连接杆之间通过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秦戏俑机器人主体1的胸腔内设置有控制器2,所述控制器2与设置在秦戏俑机器人主体1眼睛内的感知测量模块3、以及设置在秦戏俑机器人主体1手部的触摸感知模块5连接,所述控制器2与设置在秦戏俑机器人主体1头部内的音频输出装置4连接。
所述感知测量模块3为加速度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和角度传感器识别使用者的动作,再通过控制器2将动作控制信息发送到不同关节部位的驱动装置,进而表现出相同的动作;另外,所述控制器2可以根据预设的音乐或者随机播放存储的音乐到音频输出装置4。
所述触摸感知模块5为触觉传感器,当使用者触摸秦戏俑机器人主体1手部时,触觉传感器探测到使用者的温度,根据温度选择不同的音乐进行演奏。
所述音频输出装置4为音箱。
所述秦戏俑机器人主体1外部包覆有仿真皮肤层,所述仿真皮肤层为硅胶类材料,所述触摸感知模块5可以设置在仿真皮肤层内。
所述秦戏俑机器人主体1设置至少两个构成秦戏俑机器人演奏阵列,所述秦戏俑机器人主体1还可以是百戏俑、将军俑、军吏俑、铠甲俑、战袍武士俑、六射俑、跪射俑、骑士俑、御手俑、跪坐俑、立射俑、车士俑等秦俑造型,或者不用种类的秦戏俑造型。
所述控制器2通过蓝牙模块与移动终端连接,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设备,使用者通过手机可以将喜欢的音乐文件通过蓝牙模块传送到控制器2,以便使用时播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栾龙,未经栾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97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