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缓冲吸能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0046.2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4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顾启明;张文博;周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55 | 分类号: | B60R2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仁和镇***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吸能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成为出行、物流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人们在驾驶汽车时,不可避免的会发生碰撞或追尾等事故,因此,需要在汽车上安装用于尽可能减少司乘人员伤亡的安全装置。
在小型汽车上常用的安全装置为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但是,在汽车开发过程中,为了降低单车成本,往往会取消低配车型的侧气帘配置,从而降低了低配车型发生碰撞时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吸能结构及汽车,以在汽车受到碰撞时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减轻司乘人员头部所受到的撞击力度,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吸能结构,包括:
缓冲吸能块,固定在汽车顶棚与顶盖钣金之间,用于在所述汽车发生碰撞时进行缓冲吸能;
设置在所述缓冲吸能块上的避让口,用于避让顶拉手安装支架。
如上所述的缓冲吸能结构,其中,所述缓冲吸能块的材质为PP+EPDM-TD10。
如上所述的缓冲吸能结构,其中,所述缓冲吸能块为网格状长条;所述缓冲吸能块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汽车顶棚与所述顶盖钣金之间。
如上所述的缓冲吸能结构,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螺钉和平垫圈,所述螺钉穿透所述平垫圈将所述缓冲吸能块固定在所述汽车顶棚与所述顶盖钣金之间。
如上所述的缓冲吸能结构,其中,所述避让口的大小与所述顶拉手安装支架的大小相适应。
如上所述的缓冲吸能结构,其中,所述避让口呈凹字形设置在所述缓冲吸能块上、靠近所述顶拉手安装支架的一侧。
如上所述的缓冲吸能结构,其中,所述避让口呈口字型设置在所述缓冲吸能块上、环绕在所述顶拉手安装支架四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应用如上任一所述的缓冲吸能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吸能结构及汽车,缓冲吸能结构安装在汽车顶棚与顶盖钣金之间,其材质为柔韧性比较好的PP+EPDM-TD10,在汽车受到碰撞的时候,可以起到缓冲吸能的作用,减轻司乘人员头部所受到的撞击力度,从而提高了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结构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图2中缓冲吸能结构实施例一的A-A截面的侧视图;
图3B为图2中缓冲吸能结构实施例一的B-B截面的侧视图;
图3C为图2中缓冲吸能结构实施例一的C-C截面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结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4中缓冲吸能结构实施例二的A-A截面的侧视图;
图5B为图4中缓冲吸能结构实施例二的B-B截面的侧视图;
图5C为图4中缓冲吸能结构实施例二的C-C截面的侧视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结构上区分标识块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吸能结构上区分标识块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00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及其前风窗支撑架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及其防撞梁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