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手刹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0830.3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1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翼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475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手刹技术领域,具体是汽车手刹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手刹总成,大部分都是用钢板冲压而成;但随着对汽车轻量化的要求,汽车对各总成的重量控制提出了要求,即要求总成的重量轻,但是其轻度强度和刚度不能低于钢板冲压结构。其次,由于车辆总布置的要求,有的手刹总成底座和手柄不在同一中心线上,即手柄与底座有偏置距,要满足这样的要求,钢板冲压的难度非常大,其模具复杂,还要进行焊接,其工装数量多,工序质量很难控制,难以保证整车的要求。对于这类汽车,必须开发一种新型结构的手刹总成。为了达到轻量化的要求,本公司采用质量较轻的新型镁合金材料,但是在采用镁合金材料之后,各部位的强度无法达到使用要求,在手刹启用时有断裂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汽车手刹总成,根据各部位的受力情况,将底座和手柄壳体设计成合理的结构,使手刹底座和壳体的各部位形成等应力,从而达到比钢板冲压结构重量轻、而强度不低于钢板冲压结构的经济型汽车手刹总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汽车手刹总成,包括底座和手柄支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齿板,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手柄支座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底座和所述手柄支座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铰接,所述手柄支座上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支座上连接有刹车线,所述手柄支座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设置有圆形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连接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手柄内的拉线连接,所述棘爪与所述齿板配合,所述第一通孔所在的板体上设置有网格状凸起,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所在的板体上设置有由孔的边缘向外延伸的放射形凸起。在第一通孔所在的板体上设置有网格状凸起,有效地将力进行分解,减轻了底座的应力,由于手柄握把与底座中心线存在偏置,存在较大的侧向弯矩,因此,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所在的板体上设置有由孔的边缘向外延伸的放射形凸起,使偏移区域有较大的纵向刚度和侧向刚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第四通孔形成网格状。使安装时与安装面之间的接触压强增大,使总体稳定,同时,网状结构节省了很多材料,减轻了重量,而整体强度不低于钢板冲压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这种刹车总成合理地根据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外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巧妙地设计,有效和充分利用了材料,解决了偏置造成的侧向力,总体重量轻,造型美观大方,压铸成型,仅机械加工几个连接孔,效率高、成本低,满足了汽车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整体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手柄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3,汽车手刹总成,包括底座1和手柄支座2,所述底座1上固定有齿板3,所述底座1设置有第一通孔11,所述手柄支座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21,所述底座1和所述手柄支座2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1和所述第二通孔21铰接,所述手柄支座2上设置有手柄22,所述手柄支座2上连接有刹车线23,所述手柄支座2上还设置有第三通孔24,所述第三通孔24内设置有圆形转动块25,所述转动块25上连接有棘爪26,所述棘爪26与手柄22内的拉线27连接,所述棘爪26与所述齿板3配合,所述第一通孔11所在的板体上设置有网格状凸起12,所述第二通孔21和所述第三通孔24所在的板体上设置有由孔的边缘向外延伸的放射形凸起28。在第一通孔11所在的板体上设置有网格状凸起12,有效地将力进行分解,减轻了底座1的应力,由于手柄22握把与底座1中心线存在偏置,存在较大的侧向弯矩,因此,所述第二通孔21和所述第三通孔24所在的板体上设置有由孔的边缘向外延伸的放射形凸起28,使偏移区域有较大的纵向刚度和侧向刚度。
所述底座1的底板上设置有若干第四通孔13形成网格状。使安装时与安装面之间的接触压强增大,使总体稳定,同时,网状结构节省了很多材料,减轻了重量,而整体强度不低于钢板冲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翼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翼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08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