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温窑炉用碳化硅陶瓷长立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1279.4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2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华;朱喜仲;黄涛;张汉义;朱晓兵;吴急涛;郭炎术;孙建;常艳丽;李再勇;阳白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丹江口弘源碳化硅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5/00 | 分类号: | F27D5/00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4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窑炉用 碳化硅 陶瓷 立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长立柱,尤其涉及一种高温窑炉用碳化硅陶瓷长立柱,属于碳化硅陶瓷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隧道窑和梭式窑是常见的高温窑炉,应用于日用陶瓷、卫生洁具、电瓷、砂轮、氧化铝球、高级耐火材料等产品的烧成。窑车是隧道窑和梭式窑的运载制品的工具,它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温窑炉能否正常运行及产品质量的优劣。窑车上安设多层棚板,可多层码装坯体,一般由立柱或支架砖、棚板等组成窑具系统,传统的窑车立柱或支架砖使用堇青石-莫来石制成,在使用过程中易变性,直接影响高温窑炉烧制产品的质量;特别是在烧制大型制品,如大型砂轮和卫生洁具要求立柱高度大于500mm以上,以700mm为主且承载能力强,堇青石-莫来石质立柱无法满足要求。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02734567U,公告日为:2013年2月6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陶瓷烧成窑车支撑框架,用于陶瓷烧成窑车上,能使坯体多装叠层放置的支撑框架,陶瓷烧成窑车支撑框架,包括框架体,框架体四角有立柱,上面和下面有方形的连接圈体,框架体是碳化硅制成的一体结构,框架体中间具有纵向或横向的连接筋。但是该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于支撑,耐高温以及导热性能不佳,而且承载能力较弱,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变形,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窑车立柱或支架砖结构简单,耐高温以及导热性能不佳,加热效率不高,而且承载能力较弱,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变形,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耐高温以及导热性能好,加热效率较高,并且承载能力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变形,使用寿命长的一种高温窑炉用碳化硅陶瓷长立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高温窑炉用碳化硅陶瓷长立柱,包括立柱柱体,所述立柱柱体的一端设置有上柱头,立柱柱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下柱头,上柱头的上端面设置有呈水平的立柱上端面,下柱头的下端面也设置有呈水平的立柱下端面,立柱柱体为四棱柱削去同一侧相邻两个菱角所形成的长形棱柱,削去菱角所形成的垂直面为菱角缺口面。
所述上柱头和下柱头与立柱柱体两端连接处的四周设置有连接斜面。
所述上柱头和下柱头的外端面菱角处设置有倒角。
所述立柱柱体、上柱头以及下柱头采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陶瓷制成。
所述立柱柱体的长度与上柱头或下柱头的高度之比为20:1-8: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立柱柱体为长形棱柱,并且在普通四棱柱的基础上削去了位于同一侧的相邻两个菱角,削去菱角所形成了菱角缺口面,有效减轻了立柱的重量,并且有助于控制窑炉中气流走向,让窑内受热更加迅速和均匀,提高了加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立柱柱体、上柱头以及下柱头采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陶瓷制成,具有耐高温、高温强度高、导热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好以及热膨胀系数低等优点,而且承载能力强,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变形,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立柱柱体的横向剖面图。
图中:立柱柱体1,上柱头2,下柱头3,立柱上端面4,立柱下端面5,菱角缺口面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温窑炉用碳化硅陶瓷长立柱,包括立柱柱体1,所述立柱柱体1的一端设置有上柱头2,立柱柱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下柱头3,上柱头2的上端面设置有呈水平的立柱上端面4,下柱头3的下端面也设置有呈水平的立柱下端面5,立柱柱体1为四棱柱削去同一侧相邻两个菱角所形成的长形棱柱,削去菱角所形成的垂直面为菱角缺口面6。
所述上柱头2和下柱头3与立柱柱体1两端连接处的四周设置有连接斜面。
所述上柱头2和下柱头3的外端面菱角处设置有倒角。
所述立柱柱体1、上柱头2以及下柱头3采用氮化硅结合碳化硅陶瓷制成。
所述立柱柱体1的长度与上柱头2或下柱头3的高度之比为20:1-8: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丹江口弘源碳化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汉江弘源襄阳碳化硅特种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丹江口弘源碳化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12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孔与轴的极限与配合演示装置
- 下一篇:齿圈连接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