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5755.X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1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倪明明;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7/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33 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以其优良的品质而获得广泛应用,液晶本身不发光需要一背光模组提供光源,为使从各个角度都具有较佳的观看效果,液晶显示屏需要满足亮度均一性的要求,因此要求背光模组的出射光的亮度必须均匀。然而,目前的液晶显示器普遍采用LED光源,因为能耗的关系,LED使用颗数相对较少,单颗LED的功率较大,亮度较高,同时为满足广大顾客用户的审美,LED液晶电视越来越薄,边框越来越窄,因此在结构设计的过程中,LED到液晶显示器的有效显示区域的距离需要做到越来越短,以上等等因素容易造成入光侧亮暗不均的现象。
侧入式背光模组(LED灯条光源放在导光板的侧面)已成为近年来现有技术的主流。图1为现有技术侧入式背光模组分解图,该侧入式背光模组包括一背板102,一LED灯条光源100,一导光板103,一反射片101位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若干光学膜片107位于导光板103的上方,以及一胶框108将其组装。图2为反射片略超出导光板边缘的现有结构设计,图3为反射片与导光板平齐的现有结构设计,LED灯条光源100的亮度较高,穿过导光板103后,经过反射片101反射后,在反射片101距离LED灯条光源100较近的反射点区域,出现的LED灯影105的现象较为明显,而且根据实验结果,反射片距离LED越近的地方,灯影越亮、越明显;从而导致在面板104的表面呈现出来的结果就是亮暗不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通过在导光板入光侧,反射片的外轮廓边缘比导光板的外轮廓边缘短,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解决了背光模组在入光侧的亮暗不均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背板、一LED灯条光源、一反射片、一导光板、一胶框,所述的导光板分为靠近LED灯条光源的入光侧和远离LED灯条光源的出光侧,所述的LED灯条光源位于导光板的侧面,所述的反射片位于导光板的下方,在所述的导光板入光侧,所述的反射片的外轮廓边缘比导光板的外轮廓边缘短。所述的反射片的外轮廓边缘与所述的胶框的内侧边缘留有间距。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入光侧反射片比导光板短,解决了背光模组亮度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侧入式背光模组分解图;
图2为反射片略超出导光板边缘的现有结构设计示意图;
图3为反射片与导光板平齐的现有结构设计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画圈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包括一背板102、一LED灯条光源100、一反射片101、一导光板103、一胶框108,所述的导光板103分为靠近LED灯条光源100的入光侧和远离LED灯条光源100的出光侧,所述的LED灯条光源100位于导光板103的侧面,所述的反射片101位于导光板103的下方。图5为图4中画圈部分的放大图,在导光板103入光侧,所述的反射,101的外轮廓边缘比导光板103的外轮廓边缘短,LED灯条光源100的亮度较高,穿过导光板103后,直接投射在背板102上,此处虽然为强光反射区,但是由于背板102的反射率远远低于反射片101的反射率,背板102靠近LED灯条光源100的位置,不会出现强的反射光造成的亮斑,从而使整个画面看上去较为均匀,所述的反射片101的外轮廓边缘与所述的胶框108的内侧边缘留有间距。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光板入光侧,反射片的外轮廓边缘比导光板的外轮廓边缘短,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解决了背光模组在入光侧的亮暗不均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57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