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产薄壁大圆管的挤压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6039.3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80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曾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55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生产 薄壁 圆管 挤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薄壁大圆管的挤压模。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特别是制造业的日益发展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进步,而铝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轻量性、可焊接性等,以及人们对铝合金越来越深的了解和认识,使得铝合金型材的应用更加广泛。在一些结构件中,由铝合金代替钢已经成为趋势和必然。大型圆管铝材就是常见的一种结构材料,广泛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装饰、装璜上。其典型断面如图1所示。
但薄壁大圆管挤压生产用的挤压模具一直是困扰铝型材挤压模具行业的难题。因为这类型材的模芯面积大而壁厚薄,在挤压过程中,模具中心的挤压死区所产生的金属变形抗力和金属摩擦力过大,模具在承受高温、高压、高摩擦阻力的情况下,会发生严重的变形,导致模具出现桥裂。事实上,在实践中,模具采用传统的设计结构,很难生产出合格产品,往往模具一上机就会出现裂桥,模具报废率极高,不仅大大增加生产成本而且延误交货周期。特别是试图采用“小机出大料”的情况下。而采用大机则模具及生产成本上升很大。
传统的二件组合结构主要存在如下缺陷:
(1)模具结构设计不合理。
采用传统的二件组合结构,即模具由上模与下模组成。这样一来,为保证强度,上模的厚度必须取得超过250mm以上,这给加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会有很多部位加工不到位,不顺畅或过渡不圆滑,这在热处理过程中就会产生应力集中,造成模具强度的降低。同时,上模尺寸大,热处理时的淬透性会降低。这对模具的强度都是不利的。同时,采用传统的二件组合结构,无法设计出有效的降低挤压力的结构。
(2)模具设计中,没有采用有效的方法来降低模具承受的挤压力。
(3)没有在模具结构中设计出可以提高模具的热处理性能从而提高模具强度的工艺结构。
所以,虽然用铝合金大圆管作为结构件材料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模具方面的问题阻碍和限制了它的使用和推广。
有鉴于此,急需一种新的模具设计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生产薄壁大圆管的挤压模,可极大地提高模具的强度,便于加工,提高模具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生产薄壁大圆管的挤压模,包括上模及下模,所述上模设有多个上模分流孔,各个上模分流孔之间设有对应数目的上模分流桥,所述下模设有焊合腔,该用于生产薄壁大圆管的挤压模还包括与上模相连的前置分流板,所述前置分流板设有至少两级前置分流孔,各前置分流孔之间设有对应数目的前置分流桥,所述前置分流孔的数目是上模分流孔数目的一半。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分流板在金属进入的一侧开设有压力缓冲室,该压力缓冲室与所述前置分流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分流桥和上模分流桥在它们受力时将要贴合的平面之间设有应力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的模芯开设有工艺孔。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分流孔的孔壁和上模分流孔的孔壁均设置有沿着挤压方向向外张开的扩展角,所述扩展角的范围为5-10°。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分流桥和上模分流桥的头尾两端均设置倒角。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分流桥靠近下模的一端设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的外周缘设有与上模分流桥对应数目和位置的数个桥墩,所述桥墩是在下模外周表面向内凹陷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前置分流孔的数目设为三个,该三个前置分流孔呈中心对称地分布于前置分流板;所述上模分流孔的数目设为六个,该六个上模分流孔呈中心对称地分布于上模。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模具设为由前置分流板、上模和下模三件组合的结构,可避免传统二件组合模具中上模厚度过大的问题,且便于加工制造;通过设置前置分流板,可使金属在进入上模之前经过一次预变形和预分配,降低变形程度,减小模具的受压力,提高模具使用寿命;上模模芯上设置工艺孔,有利于提高模具热处理的淬透性,提高模具的综合力学性能.通过将前置分流孔的数目设置为上模分流孔数目的一半,实现挤压力的有梯度变化,有利于金属的均匀变形及成型稳定,从而确保产品的成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生产薄壁大圆管的挤压模的装配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置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前置分流板A-A向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60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于快速调节长度的撑衣杆
- 下一篇:一种非接触式水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