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反应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6087.2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8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效洲;卢建伟;李瑞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L15/00 | 分类号: | F23L1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恒华智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9 | 代理人: | 姜宗华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热 燃烧 反应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蓄热式燃烧反应炉。
背景技术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在全国能源的总消耗中,煤炭占据很大的比重,达75%以上。我国同时也是能源面临短缺的国家,我国中国能源需求超过一半都将由外国进口石油来填补。单纯依靠国际石油市场是极端危险的;当中国用来压制外国竞争的关税壁垒逐渐消失时,石油价格的一点点上扬都会给国家的金融状况带来极大的压力并对国民经济造成打击。与此同时,我们中国也担心美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会对中国不利,尤其是美国对战略要地马六甲海峡的军事钳制更是让我们感到不安,因为中国大多数运自波斯湾的石油航运都必须通过这一地区。因此,企业内部进行节能减排,减少能源消耗是当务之急。
现有反应炉之间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然后输入常温空气进行助燃,这样燃烧反应相对比较慢,且排放氮氧化物比较多,燃烧效率低的同时,对周边环境也产生了极大的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反应炉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燃烧效率高,且燃烧后氮氧化物含量比较低,减少环境污染的蓄热式燃烧反应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蓄热式燃烧反应炉,包括反应炉本体、天然气输送管和助燃空气输送管,所述天然气输送管与第一余热换热 装置连接,所述助燃空气输送管与第二余热换热装置连接,所述第一余热换热装置安装于与反应炉排放烟气口连接的输送管温度比较高的前段,所述第二余热换热装置安装于与反应炉排放烟气口连接的输送管温度比较低的后段,利用所述反应炉本体排放的尾气余热对天然气和助燃空气进行预热,然后再输入反应炉本体内燃烧。
所述助燃空气输送管和输送管与混合器连接,所述混合器通过输送管与反应炉本体连接,将助燃空气加热后与排放烟气在混合器中混合后输入反应炉本体内进行辅助燃烧,可以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
所述第一余热换热装置,包括换热箱体和超导换热管,所述超导换热管由换热部分和吸热部分组成;所述换热部分设置在所述换热箱体内,所述吸热部分裸露在所述换热箱体外的输送管内。
所述换热箱体内相间的设有导流板,使经过换热箱体的气体的行走路径最长,以便于充分换热。
所述换热部分设有增加换热面积的翅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①燃烧效率更高:天燃气和助燃空气可以被加热到100℃,点火速度更快,燃烧效率更高,释放热值也可以有效提高;②运行费用低,充分利用排放余热,做到有效回收利用排放余热,节约了大量的燃料;③污染物排放总量大为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大为降低;④利用烟气余热加热助燃空气,使反应炉炉燃烧效率更高,更加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反应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反应炉中第一余热换热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反应炉中第一余热换热装置的剖 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反应炉中第一余热换热装置的超导换热管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蓄热式燃烧反应炉中第一余热换热装置与眼前通道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蓄热式燃烧反应炉,如图1所示,包括反应炉本体1、天然气输送管7和助燃空气输送管4,所述天然气输送管7与第一余热换热装置5连接,所述助燃空气输送管4与第二余热换热装置3连接,所述第一余热换热装置5安装于与反应炉排放烟气口连接的输送管6温度比较高的前段,所述第二余热换热装置3安装于与反应炉排放烟气口连接的输送管6温度比较低的后段,利用所述反应炉本体1排放的尾气余热对天然气和助燃空气进行预热,然后再输入反应炉本体内燃烧。所述助燃空气输送管4和输送管6与混合器2连接,所述混合器2通过输送管6与反应炉本体1连接,将助燃空气加热后与排放烟气在混合器2中混合后输入反应炉本体1内进行辅助燃烧,可以有效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氮氧化物的产生。所述混合器2可以是一个缓冲腔体,用于使加热后的空气和排放烟气进行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60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余热回收用燃气补燃装置设备
- 下一篇:生物质锅炉出火口内配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