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漆包线剥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7533.1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7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施国荣;沈钟铭;谢杨;袁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凯合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28 | 分类号: | H01R43/28 |
代理公司: | 湖州金卫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2 | 代理人: | 裴金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漆包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漆包线剥漆装置。
背景技术
漆包线是指用绝缘漆作为绝缘涂层,用于绕制电磁线圈的金属导线,也称电磁线。漆包线按绝缘厚度分为圆线和扁线,它是电机、电气、电讯和电子仪表电磁绕组的主要原材料。漆包线使用时,需要将绝缘漆剥离,而目前常用的剥漆方法主要有刮削除漆法,其需要人工利用用刀或刀锯剥漆,刮削时不仅要刮两面,同时需沿圆周围仔细顺刮以免刮伤导线,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不易控制刮漆长度及厚度;以及化学法,其利用浓硫酸等化学溶液腐蚀绝缘漆层,虽然剥漆效果好,但产生的废液污染环境。
发明专利申请CN103606797A公开了一种漆包线剥漆装置,其具体公开了一转动支撑于一安装架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一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至少三个等距设置的剥漆刀具,所述至少三个剥漆刀具的刀头相向设置,所述至少三个剥漆刀具的刀头沿圆周设置。该剥漆装置通过仅改善刀具本体来提高剥漆速度且所剥漆包线为圆线,而未从驱动装置的角度改善剥漆速率,也未能调节剥漆长度;并且该剥漆装置为半自动式剥漆装置,需要人工输送漆包线至所述剥漆装置进行剥漆,剥漆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圆线的,省时、省力的漆包线剥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漆包线剥漆装置,用于圆线剥漆,其特征在于,包括垂直固定于工作台上的支架、传送组件、剥漆组件、动力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固定轴、传送齿轮、第一传送支撑机构和第二传送支撑机构,并且依次并列成间隔安装在所述支架上,传送漆包线的所述传送组件与所述剥漆组件传动连接,控制剥漆长度的所述剥漆组件受所述动力组件作用快速一次剥漆。
本实用新型为全自动的漆包线剥漆装置,既有剥漆部分,又有漆包线传送部分,无需人手动输送漆包线至剥漆组件剥漆,只需一次就能将圆线快速剥漆。其中,传送组件可稳定传输保持略微拉紧状态的漆包线,以避免漆包线弯曲而使剥漆装置工作滞停、降低剥漆效率,同时可确保剥漆厚度和长度均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第一传送支撑机构和所述第二传送支撑机构均由至少五个小圆盘呈两排错置分布,所述第一传送支撑机构与所述第二传送支撑机构分别垂直和平行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第一传送支撑机构水平方向上的缝隙与所述第二传送支撑机构水平方向上的的缝隙各自连通且两者相互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固定轴与所述传送齿轮并列放置,所述固定轴与所述传送齿轮边缘部分的间距为一根漆包线直径大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第一气缸、第二气缸;所述剥漆组件包括滑动杆、刀座和夹紧机构,所述刀座和所述夹紧机构有间隔并列设置;所述剥漆组件通过受所述第二气缸作用的滑动杆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具有容纳圆线的孔洞的夹紧基座,其与所述第一气缸传动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刀座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刀座包括刀座支架、刀座传动双轮、转动轴和剥漆刀;所述转动轴、所述刀座传动双轮和所述刀座支架均在轴心所在的方向上设有容纳圆线的孔洞;所述转动轴贯穿所述刀座支架,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安装有所述剥漆刀,而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安装有刀座传动双轮,所述刀座传动双轮经皮带与受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作用的电机传动双轮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剥漆刀有三组由刀刃和刀杆为一组的刀;三组所述刀以所述轴心为圆心相邻刀等间距设置于转动轴前端;三组所述刀杆均向轴心所在水平方向倾斜,三组与所述刀杆相连的前端细薄锋利且后端用于和所述刀杆可拆卸连接的所述刀刃均向轴心内侧偏转,三组所述刀刃围成的空间容纳漆包线。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还包括切割组件的前述漆包线剥漆装置,所述切割组件包括用于输送漆包线的运送部件、用于稳固漆包线的固定部件和用于切割漆包线的割断部件;所述动力组件还包括控制所述运送部件的第三气缸、控制所述固定部件的第四气缸和控制所述割断部件的第五气缸;所述割断部件、所述固定部件、所述运送部件、所述剥漆组件和所述传送组件依次并列安装在所述支架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凯合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湖州凯合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75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