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化后置反硝化脱氮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9078.9 | 申请日: | 2014-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00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吴睿;彭禹;洪超;陈丹;杨昉婧;李道进;沈明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郭国中;刘翠 |
地址: | 21004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后置 硝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的一种强化生物作用效能的系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强化后置反硝化脱氮系统(IN-ID系统)。
背景技术
后置反硝化脱氮工艺又称为单级生物脱氮工艺(如图1所示)。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和氨化过程、硝化反应在同一反应器(曝气池)中进行,从该反应器流出的混合液不经沉淀,直接进入缺氧池,进行反硝化。该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构筑物和设备较少,克服了多级生物脱氮系统的常见缺点。但仍存在后置反硝化所固有的缺点,即硝化过程可能碱度不足,反硝化过程碳源不足,且整体工艺脱氮效率不及前置缺氧-好氧(A/O)脱氮工艺和缺氧-好氧分段进水脱氮工艺,除此之外,其也存在生物处理工艺的常见弊端,即受温度影响较大,如冬季运行时处理效率大大降低。
填埋气(LFG)主要是填埋垃圾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的产物。主要成分为甲烷(CH4)、二氧化碳(CO2)、氮气(N2)、氧气(O2)等,所占比例分别为45%~60%、40%~60%、2%~5%、0.1%~1.0%。甲烷(CH4)和二氧化碳(CO2)作为两种最重要的温室气体,是填埋场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研究对象。目前,填埋气体(LFG)收集系统和覆盖土生物氧化是填埋航温室气体减排的主要手段,覆盖土生物氧化通过在垃圾表面覆盖土壤层,通过土壤微生物氧化减少温室气体释放,但其减排能力有限,且受气象条件影响很大;填埋气收集系统通过布设在场内的管道对气体进行收集和汇集,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但填埋气组分较多,限制了其在回收再利用中的使用价值。
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生物脱氮的核心过程。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反硝化作用也称脱氮作用,是指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研究表明:1)NH4+和CH4的正四面体分子结构类似,分子量相近,而且甲烷单氧化酶和氨单氧化酶在结构上也极为相似,故氨氧化菌和甲烷氧化菌都可以氧化NH4+,且甲烷氧化菌以CH4作为能源和 碳源;2)CH4厌氧氧化是缺氧环境中重要的生化反应,NO2-或NO3-同样可作为CH4厌氧氧化的电子受体,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表述为:
5CH4+8NO3-+8H+→5CO2+4N2+14H2O (1)
(G°,=-765kJ mol-1CH4)
3CH4+8NO2-+8H+→3CO2+4N2+10H2O (2)
(G°’=-928kJ mol-1CH4)
但是,现有的有后置反硝化脱氮工艺存在反硝化过程碳源不足,整体工艺脱氮效率相对较低,且难以进一步提高,冬季低温条件下运行处理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强化后置反硝化脱氮系统(IN-ID系统),对于城市生活污水,其TN去除率较常规后置反硝化脱氮工艺提高了25%~37%;对于畜禽废水,其TN去除率较常规后置反硝化脱氮工艺提高了34%~41%;脱氮效果接近缺氧-好氧(A/O)脱氮工艺和缺氧-好氧分段进水脱氮工艺。采用本系统强化后的后置反硝化脱氮工艺具有脱氮效率高,处理效果稳定,工艺流程简单,处理构筑物和设备较少,基建和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907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IT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除垢功能的密闭系统冷热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