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1321.0 | 申请日: | 2014-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15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彬;孙永斌;林碧华;聂会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00 | 分类号: | F22D1/00;F24D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1001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气 蒸汽 联合 循环 电厂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在以煤气化为源头的煤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中,会有大量的低品位热能,部分热量通常用循环冷却水直接带走,这样不但会降低全厂能量利用率,同时还会造成一次能源的巨大浪费,与当今社会大力倡导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的政策背道而驰。因此如果根据能量的梯级利用原理,充分合理地利用煤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中的低品位热,减少能量的无故损失,则可提高电厂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对节约能源、环境保护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更加合理利用煤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中粗煤气热回收单元余热和余热锅炉尾部热量的系统,通过本系统,可有效的提高全厂热量利用率,提高发电效率和供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煤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锅炉给水加热系统,其包含锅炉给水泵I1,该锅炉给水泵I1出水口依次连接第一水气换热器3、第二水气换热器4、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18、除氧器,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18通过余热锅炉6进行热量交换,第一水气换热器3外设有第一给水旁路23,第二水气换热器3外设有第二给水旁路24,第一水气换热器3具有气侧输入端和输出端,还设有粗合成气旁路25,该粗合成气旁路25连接第一水气换热器3的气侧输入端和输出端;煤气冷却/加热系统,其包含粗-粗合成气换热器14, 该粗-粗合成气换热器14出气端经过第二水气换热器4后连接第四水气分离罐15,第四水气分离罐15的出气端经过粗-粗合成气换热器14后连接粗合成气加热器16,粗合成气加热器16的出气端依次连接有机硫水解反应器17、粗-净合成气换热器8,粗-净合成气换热器8的出气端连接粗合成气旁路25。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包含有采暖回水加热系统,由余热锅炉尾部回水预热器19和连接在预热器入口的采暖回水泵7构成,余热锅炉尾部回水预热器19设置在余热锅炉6的尾部位置。
上述的除氧器可使用高压除氧器5。
将上述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18替换为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I21,所述除氧器选用低压除氧器20,该低压除氧器20置于第二水气换热器4和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I21之间,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I21经过余热锅炉6并进行热交换,所述低压除氧器20与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I21之间设置锅炉给水泵II22。
上述方案内还包含有若干控制阀,所述若干控制阀至少安装在第一给水旁路23、第二水气换热器3、第一水气换热器3的气侧输入端及输出端、粗合成气旁路25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煤气蒸汽联合循环电厂余热回收系统,包括:锅炉给水加热系统,其包含锅炉给水泵I1,该锅炉给水泵I1出水口依次连接第一水气换热器3、第二水气换热器4、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18、除氧器,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18通过余热锅炉6进行热量交换,第一水气换热器3外设有第一给水旁路23,第二水气换热器3外设有第二给水旁路24,第一水气换热器3具有气侧输入端和输出端,还设有粗合成气旁路25,该粗合成气旁路25连接第一水气换热器3的气侧输入端和输出端;煤气冷却/加热系统,其包含依次相连的粗-净合成气换热器8第一水气分离罐9,该第一水气分离罐9的出气口经过第二水气换热器4后连接第二水气分离罐10,第二水气分离罐10出气口连接粗合成气旁路25入口,粗合成气旁路25出口依次连接第三水气分离罐12及粗合成气深冷器13。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还包含有采暖回水加热系统,由余热锅炉尾部回水预热器19和连接在预热器入口的采暖回水泵7构成,余热锅炉尾部回水预热器19设置在余热锅炉6的尾部位置。
上述的除氧器可使用高压除氧器5。
将上述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18替换为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I21,所述除氧器选用低压除氧器20,该低压除氧器20置于第二水气换热器4和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I21之间,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I21经过余热锅炉6并进行热交换,所述低压除氧器20与锅炉给水尾部换热器II21之间设置锅炉给水泵II22。
还包含有若干控制阀,所述若干控制阀至少安装在第一给水旁路23、第二水气换热器3、第一水气换热器3的气侧输入端及输出端、粗合成气旁路25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1、由于综合考虑了能量的梯度利用,在粗煤气热回收过程中利用与锅炉给水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用于加热温度较低的锅炉给水,充分回收低品位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13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