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软包锂电池封口机上压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1855.3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6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能投汇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成云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3103***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封口机 压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软包锂电池封口机上压板。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是聚合物电池的另一种叫法,与锂离子电池相比,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比能量高、安全性高、设计灵活等多种优点。
在软包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对锂电池的软包外壳进行封口,常见的是一种对锂电池铝塑膜软包的三边进行一次性热压封口的封口机,这种封口机结构复杂造价高,封口效果不好,容易将锂电池铝塑膜软包带极耳的一边压破。
为克服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320299470.3”的中国专利提供一种锂电池铝塑膜软包封口机,该机机的机架呈方框形,机架下端安装有底板,在底板的上方安装有下隔热板,下隔热板上安装有垫板,垫板呈长条形,侧向加工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装有下发热管,垫板上端安装有软垫,在机架的上方安装有一组气缸,气缸的活动杆下安装有连接板,连接板下安装有上隔热板,上隔热板下安装有压板,压板呈长条形,侧向开有安装孔,内装有上发热管,压板上下端加工有压痕。但是,该设备在封口过程中,软包外壳封口处会出现空泡,空泡导致软包外壳封装口处的结构强度受到影响,导致锂电池后期使用中会出现漏液,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对锂电池软包外壳进行封口时不会出现空泡,减少锂电池使用中出现漏液问题的软包锂电池封口机上压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软包锂电池封口机上压板,其包括上压板板体,板体上设置有加热装置,板体内部设置有压平装置,板体上还设置有孔槽,压平装置设置于孔槽内,加热装置设置于孔槽侧边的板体上。
优选的是,压平装置包括套环、动力杆和压平板,套环设置于动力杆上,套环的内壁与动力杆的外缘接触,套环外缘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一端与套环连接,连接件另一端设置有活动板,活动板面向下压板一侧设置有压平板,活动板上还设置有定位件。为了使压平装置便于安装于板体内,将上压板设置为组合式,即设置有加热装置的板体部位和设置有动力杆的板体部位是可拆卸的。动力杆主要为气缸伸缩杆,即在封口时,动力杆来回伸缩带动压平板来回运动实现压平板对软包外壳封口处空泡的消除。
优选的是,孔槽上还设置有导槽,定位件位于导槽内部。定位件的设置确保压平板在同路径内的运动路线是直线的,防止压平板在运动规程中由于机械的震动导致压平板运动路线出现偏离。
优选的是,压平板下侧面的端部为弧形结构,压平板下侧面还设置有弧形结构的凸缘。将压平板的下侧面设置为弧形结构可以确保压平板在来回运动过程中压平板的下侧面不会见软包外壳刮起;凸缘的设置使得压平板最大限度的对软包外壳封装口出进行挤压,消除软包外壳封口处可能残留空泡的死角。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上压板和下压板的板体在对软包外壳进行封口过程中,是通过压板内部的加热装置对软包外壳封口处的粘胶进行融化,板体挤压软包外壳从而实现封口,现有的封口机在挤压过程中,软包外壳封口处的粘胶会出现空泡,压平板在压板板体内来回运动,将粘胶内的空泡挤压出去的同时对软包外壳的封口进行封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在对软包外壳进行封口的时候,软包外壳封口处不会出现空泡,很好的保证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之压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软包锂电池封口机上压板,包括上压板板体1,板体1上设置有加热装置3,板体1内部设置有压平装置,板体1上还设置有孔槽2,压平装置设置于孔槽2内,加热装置3设置于孔槽2侧边的板体1上,压平装置包括套环4、动力杆5和压平板9,套环4设置于动力杆5上,套环4的内壁与动力杆5的外缘接触,套环4外缘设置有连接件6,连接件6一端与套环4连接,连接件6另一端设置有活动板7,活动板7面向下压板一侧设置有压平板9,活动板7上还设置有定位件8,孔槽2上还设置有导槽10,定位件8位于导槽10内部,压平板9下侧面的端部为弧形结构,压平板9下侧面还设置有弧形结构的凸缘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能投汇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成云,未经云南能投汇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杨成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1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芯的极耳与顶部绝缘片的组装设备
- 下一篇:一种高光效的COB封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