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工程用消除混凝土气泡的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2755.2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9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向东;吴建军;秦宗凯;杨培娜;龚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02 | 分类号: | E04G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4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工程 消除 混凝土 气泡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建筑工程用的消除混凝土气泡工具。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大量应用于工程当中。混凝土浇筑完成拆模后,由于以下原因经常发现混凝土表面存在大量气泡。
1、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的引气作用会导到混凝土中含气量增加,如果不能有效排出,会导致混凝土剪力墙表面产生气泡。
2、混凝土中掺合料的多少也会影响气泡数量的增减,目前西安地区的商品混凝土都掺有粉煤灰,粉煤灰会导致混凝土的粘度增加,影响气泡的排出,故商品混凝土中掺合料较多也是导致气泡产生的原因。
3、大钢模使用机油做脱模剂,粘度很大,施工中又涂刷不均,局部太厚,影响气泡上升,限制了表面气泡的排出,而用竹胶板时气泡相对较少。同时钢大模板封闭太严,表面排气困难。
4、操作工人振捣时间不足(此类混凝土的振捣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长),插振点不均匀,未按操作规程进行。
5、一次浇筑厚度太大,致使振捣效果不好,气泡更难于排出,对于剪力墙混凝土的浇筑厚度要严格控制。而现场浇筑剪力墙混凝土时,浇筑厚度的控制措施往往不到位,大部分没有控制措施,仅凭感觉下料。
6、商品混凝土运送道路较远,混凝土坍落度损失较大,到现场时已很粘,影响气泡的排除。
混凝土表面气泡的存在会影响工程的观感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该工程质量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的消除混凝土气泡工具,该工具可解决上述问题,混凝土凝固后表面光滑,工程质量高;同时该工具可循环使用,节约材料,更方便更有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消除混凝土气泡的工具,包括一可伸缩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一端设置一趴体,另一端为一把手。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由焊接于趴体上的一内套丝、焊接于把手上的一内套丝和套设于两个内套丝上的外套钢管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趴体由一钢板以及焊接于钢板上的多根钢筋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钢筋的直径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工具后,该工具可解决混凝土凝固后表面存在不光滑的问题,混凝土凝固后表面光滑,工程质量高;同时该工具可循环使用,节约材料,更方便更有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建筑工程用消除混凝土气泡的工具,包括一可伸缩的连接部3,所述连接部3一端设置一趴体,另一端为一把手4。该工具可解决混凝土凝固后表面存在不光滑的问题,混凝土凝固后表面光滑,工程质量高;同时该工具可循环使用,节约材料,更方便更有效率。
所述连接部3由焊接于趴体上的一内套丝、焊接于把手4上的一内套丝和套设于两个内套丝上的外套丝钢管组成。内套丝和外套丝之间可用螺纹连接。该连接部3也可使用其他可伸缩结构替代。
所述趴体由一钢板2以及焊接于钢板2上的多根钢筋1构成。所述钢筋1的直径为3.5mm。
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混凝土浇筑的深度选取不同长度的钢管,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可作为消除混凝土表面气泡的工具。
将附图1中17根直径为3.5mm的细钢筋1焊接在一端有内套丝钢管焊接的钢板2上,再与两端有外套丝的钢管进行连接,最后拧紧一端有内套丝钢管的把手4上,组成混凝土气泡消除工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27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关于张拉预应力碳纤维板的新型装置
- 下一篇:可拆装的穿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