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絮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2926.1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1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庄冰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冰梅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8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絮凝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絮凝装置。
背景技术
絮凝装置是水处理净化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装置,絮凝装置应有利于被处理水体重颗粒充分聚集而形成絮凝体,以有利于提高后续沉淀处理的效果,现有的絮凝装置中有一种涡流式的絮凝装置,涡流式絮凝装置包括含有絮凝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下段为下锥式圆锥体,上段为圆筒体,所述下锥式圆锥体的底部有进水口,底端部有排泥口,所述圆筒体上部有出水口,被处理的水体由底端部的进水口进入下锥式圆锥体,形成涡流并扩散,水流呈螺旋状旋转上升并形成一定的搅拌强度,与进入圆筒体后的上升速度有机结合,实现流速由强到弱的过渡,而完成整个絮凝过程,具有水力停留时间短(6-10min)和体积小的优点,但由于水流是沿下锥式圆锥体螺旋状旋转上升过程中所形成微涡流的数量比较低,因此,影响絮凝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絮凝效果的新型絮凝装置。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新型絮凝装置,包括含有絮凝腔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下段为下锥式圆锥体,上段为圆筒体,所述下锥式圆锥体的底端上设有排泥口,所述圆筒体的顶端上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槽壁上开设有排水口,溢流槽的顶部还贯穿设有空心转轴,空心转轴位于絮凝腔内的圆周壁上设有组合式絮凝构件,所述组合式絮凝构件由多个罩式絮凝件构成,罩式絮凝件的罩面上均匀分布有通孔,所述罩式絮凝件沿空心转轴从下往上相互层叠套设,且相邻的罩式絮凝件上的通孔是交错设置的,所述空心转轴的内部可旋转活动的套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位于空心转轴上最下层的罩式絮凝件内,且出水口的中心位置上还设有使水流沿着其圆锥面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圆锥状的导流板块。
进一步的是:相邻所述罩式絮凝件的通孔结构在竖向孔和斜向孔之间转换。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如上所述设计的新型絮凝装置,将较大涡流的水流经由多层的罩式絮凝件的通孔的孔板效应,分散成多数的涡旋,大幅度的提高了水流中涡旋的数量比例,满足水流中的颗粒充分聚集,提高絮凝效果,且利用通孔的交错设计能够进一步使得未通过通孔完成絮凝作用的颗粒能够利用罩面拦截作用完成黏合碰撞等絮凝反应,提高了颗粒絮凝的完全充分性,同时结合通孔的结构变换效果,改变水流方向,进一步的提高颗粒碰撞效果,进一步的提高絮凝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示的是,一种新型絮凝装置,包括含有絮凝腔的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下段为下锥式圆锥体,上段为圆筒体,所述下锥式圆锥体的底端上设有排泥口11,所述圆筒体的顶端上设有溢流槽12,所述溢流槽12的槽壁上开设有排水口13,溢流槽12的顶部还贯穿设有空心转轴2,空心转轴2位于絮凝腔内的圆周壁上设有组合式絮凝构件,所述组合式絮凝构件由多个罩式絮凝件21构成,罩式絮凝件21的罩面上均匀分布有通孔22,所述罩式絮凝件21沿空心转轴2从下往上相互层叠套设,且相邻的罩式絮凝件21上的通孔22是交错设置的,进一步的,相邻所述罩式絮凝件21的通孔22结构在竖向孔和斜向孔之间转换,所述空心转轴2的内部可旋转活动的套设有进水管3,所述进水管3的出水口位于空心转轴2上最下层的罩式絮凝件21内,且出水口的中心位置上还设有使水流沿着其圆锥面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圆锥状的导流板块3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冰梅,未经庄冰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29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