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机壳式移动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4853.X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92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陈进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4M1/02;H02J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壳 移动 电源 | ||
技术领域
一种移动电源,特别是一种手机壳式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现随智能手机的出现,人们对手机的适用越来越频繁,对于手机使用时间要求更高。但是由于电池容量的限制。制约了手机的使用时间。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但使用时间越来越短。电量不足不管是商务人士还是白领一族都无法忍受的。那么就要使用移动电源,保证手机的电量。目前市场的普通移动电源是通过充电线给手机充电。在给手机充电时使用手机会很不方便;不断的插拔让商务人士无法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无线充电是时下热门的方式,手机无线充电改变了人们充电的习惯,不需要整天携带充电线。让充电更加方便。虽然无线充电接收器配合无线充电移动电源,让充电更加方便,由于无充电线移动电源对手机的充电时,需要对两者之间的距离有特定的要求,这样极其不方便,且充电效率也不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壳式移动电源,可以无线充电也可以外接充电,增加了充电效率且提高使用的稳定性;且本发明将连接器与PCB板一体式设计,节省了空间,提高了美观度和携带的便捷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手机壳式移动电源,包括:包裹手机背面的壳体,可充电及放电的电源,固定于壳体上并连接于电源的控制器,连接于控制器的无线充电器,置于控制器上并用于连接手机与控制器的连接器。
前述的手机壳式移动电源,连接器的公头连接手机,连接器的母头置于公头的下方并一体式固定于控制器。
前述的手机壳式移动电源,连接器的母头外露于上述壳体。
前述的手机壳式移动电源,电源为锂电池。
前述的手机壳式移动电源,控制器为PCB板。
前述的手机壳式移动电源,壳体包括:承载元件的底板,卡接固定手机的边框,连接于底板与边框之间的盖板。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壳式移动电源,可以无线充电也可以外接充电,增加了充电效率且提高使用的稳定性;且本发明将连接器与PCB板一体式设计,节省了空间,提高了美观度和携带的便捷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 电源,2 PCB板,3 连接器,4 无线充电器,5 底板,6 边框,7 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手机壳式移动电源1,包括:包裹手机背面的壳体,可充电及放电的电源1,固定于壳体上并连接于电源1的控制器,连接于控制器的无线充电器4,置于控制器上并用于连接手机与控制器的连接器3。连接器3的公头连接手机,连接器3的母头置于公头的下方并一体式固定于控制器;作为一种优选,电源1为锂电池,控制器为PCB板2。现有技术中大部分的无线充电接收器与手机的连接方式:采用公头与手机相连,公头再与PCB板2连接,再转接其他充电母头;本产品采用充电公头与转接母头一体式设计,不仅缩减了移动电源1的面积和厚度,且确保充电的稳定性。
用无线充电器4对产品充电时,PCB板2可对手机充电与对聚合物锂电池充电及充电保护。PCB板2优先选择对手机充电,当手机充电完成,PCB板2会自行切换转为对聚合物锂电池。聚合物锂电池对手机充电时,通过PCB板2上的开关实现对手机充电,从而避免误冲电,当PCB板2检测到电流小于设计值后,自动停止充电;聚合物锂电池对手机充电时,其电量不足时通过指示灯显示;如需要外部充电,可以从外露客体的连接器3的母头,外接无线充电器4或者外接充电线,PCB板2检测到外部电压时,PCB板2自行由对手机充电模式转为对外部设备充电。
壳体包括:承载元件的底板5,卡接固定手机的边框6,连接于底板5与边框6之间的盖板7。这样的设计使得可以像手机壳便携使用,又不会影响充电稳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手机壳式移动电源1,可以无线充电也可以外接充电,增加了充电效率且提高使用的稳定性;且本发明将连接器3与PCB板2一体式设计,节省了空间,提高了美观度和携带的便捷度。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祥龙嘉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48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