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漏特殊弯管气密性的密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5085.X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4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王震;顾易解;李红芳;蔡振萍;承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盛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00 | 分类号: | G01M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8 | 代理人: | 王美华 |
地址: | 21310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漏 特殊 弯管 气密性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零件的气密性检漏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检漏特殊弯管气密性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生活中,压力管道与我们息息相关,这些零件的泄漏情况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对于这些承受一定工作压力的零件,在加工完毕后需要对其进行气密性检漏,而检漏的关键环节则是密封。密封失效往往不是因为连接件的强度不够,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密封不到位而引起泄漏,对于一般的弯管管口而言,可参照图5中的第一管口6处所示,采用的密封方式是强侧密封,即在弯管口处会加工有可以压紧的地方,可以通过制作专用的密封板,利用密封圈或者密封垫片,再通过安装螺栓紧固,这是根据密封圈或者密封垫片的塑性将密封面的微细缝隙填满塞紧来达到密封目的,实现无泄漏。但是对于特殊的弯管管口,如图5中的第二管口7处所示,根据使用的要求并没有加工多余的可以使密封板压紧的地方,对于这种特殊的弯管在气密性检漏过程中,一般的方法对此并不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特殊弯管难以密封而给气密性检漏带来困难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检漏特殊弯管气密性的密封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针对特殊弯管气密性检漏而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检漏特殊弯管气密性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板、U型圈和若干插板,所述U型圈的外圈和弯管内第一凹槽壁紧密贴合,所述密封板插装在U型圈中,密封板的外圈与U型圈的内圈紧密贴合,密封板侧面底部周向设置有环形的凸圆,所述凸圆的上端面与U型圈的下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密封板的下端面沿周向均布连接若干插板,所述插板的外侧面轮廓与弯管内第二凹槽壁轮廓一致。
为了使插板的位置可调,所述插板上均开设有腰型槽,所述密封板下端面沿周向均布开设有与腰型槽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密封板和插板通过穿过腰形槽和螺纹孔的螺栓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检漏特殊弯管气密性的密封装置,实现了管口处缺少使密封板压紧的地方的特殊弯管的密封,从而达到气密性检漏的目的;使用时,将密封板放入弯管孔内,调节插板的位置,使其外侧面与第二凹槽壁相贴合,另一端压紧后向内腔通气,在压力作下,将密封板及U型圈压紧,从而起到密封作用,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漏特殊弯管气密性的密封装置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插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特殊弯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封板,11、凸圆,12、螺纹孔,2、U型圈,3、插板,31、腰型槽,4、弯管,41、第一凹槽壁,42、第二凹槽壁,5、螺栓,6、第一管口,7、第二管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2所示的剖视图,一种用于检漏特殊弯管气密性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板1、U型圈2和若干插板3,所述U型圈2的外圈和弯管4内第一凹槽壁41紧密贴合,所述密封板1插装在U型圈2中,密封板1的外圈与U型圈2的内圈紧密贴合,密封板1侧面底部周向设置有环形的凸圆11,所述凸圆11的上端面与U型圈2的下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密封板1的下端面沿周向均布连接若干插板3,所述插板3的外侧面轮廓与弯管4内第二凹槽壁42轮廓一致。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使插板3的位置可调,所述插板3上均开设有腰型槽31,所述密封板1下端面沿周向均布开设有与腰型槽31相对应的螺纹孔12,所述密封板1和插板3通过穿过腰形槽31和螺纹孔12的螺栓5固定连接。
如图5所示的特殊弯管4,第二管口7内壁上从上至下相邻开设有第一凹槽壁41所对应的圆环形上凹槽和第二凹槽壁42所对应的圆环形下凹槽,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相通,且上凹槽直径小于下凹槽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盛铸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盛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508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