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转式自动记录限高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6696.6 | 申请日: | 2014-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52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戈林物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F13/00 | 分类号: | E01F13/00;E01F9/0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2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自动记录 高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通设施,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自动记录限高杆。
背景技术
限高杆多用于桥梁、涵洞、隧道入口处的门型构架,一般为钢结构焊接而成,起防护桥梁、涵洞、隧道的作用;但是传统的限高杆的高度均不能进行调节,纵观新闻媒体,限高杆“受伤”的事儿屡见不鲜,而其“肇事者”以大货车超高居多。“肇事者”中既有粗心大意的司机,忽视路口限高标志,也有不熟悉路况的外地司机。还有些司机过桥洞时只靠目测,只是想当然,抱着侥幸心理强行通过,加之过桥洞时不注重减速,车速较快,等到撞到限高杆出了事故时才后悔莫及——轻者车体损伤,交通堵塞;重则会把限高架撞毁,造成交通事故、车毁人亡。虽然限高杆屡出事故,但从保护路面、隧道、铁路等来说,限高架的作用不容小觑,它能有效保护铁路桥体免受损害,及时将超限车辆拦至“门”外。车辆超高通过铁路桥洞非常危险,如果不小心卡在桥洞中,会造成交通堵塞,还会损伤桥体,如果拉的是化学物品,一旦着火或者发生爆炸,将会造成很大的破坏,同时影响列车运行。由于部分货车司机对限高架高度没有概念,装货高度超标,在加上车速快,就容易将限高架撞变形。交通部门一般根据事发现场限高架规模和受损情况,来决定肇事司机的赔偿金额。有时肇事车辆撞毁限高架后直接逃逸,就只能由交通部门出钱来修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旋转式自动记录限高杆。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旋转式自动记录限高杆,包括支柱、限高牌、摄像仪、转轴和混凝土固定块,所述支柱的下端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固定块内,所述混凝土固定块设置在地下,两个所述支柱的上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转轴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转轴的第二端通过轴承分别与所述限高牌的两端可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摄像仪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柱的中间位置处。
具体地,所述限高牌包括警示牌、橡胶外壳和重锤条,所述重锤条设置在所述橡胶外壳内部并位于其底部,所述警示牌设置在所述橡胶外壳的前后侧面,两个所述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橡胶外壳的两端的空腔内,所述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轴承连接。
限高牌的下端距离地面的距离为限高高度,如果车辆超过限高高端距离较短,则通过可旋转的限高牌,使限高杆的限高高度临时增加,避免对车辆造成损伤。
优选地,所述转轴与所述橡胶外壳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密封圈避免雨水、空气等对轴承造成的腐蚀。
进一步,所述轴承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所述角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摄像仪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
轴承上安装角度传感器,限高牌在旋转时,能够对摄像仪发出控制信号,摄像仪对过往车辆进行记录,可以对违章车辆进行处理。
优选地,所述支柱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旋转式自动记录限高杆通过可旋转的限高牌,如果有车辆超出限高高度,而又强行通过限高杆时,限高杆可以通过旋转的限高牌使限高高度临时增加,避免对车辆造成损伤;同时通过角度传感器控制摄像仪进行记录,以便于追究驾驶员的责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式自动记录限高杆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旋转式自动记录限高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旋转式自动记录限高杆,包括支柱1、限高牌6、摄像仪10、转轴2和混凝土固定块3,支柱1的下端设置在混凝土固定块3内,混凝土固定块3设置在地下,两个支柱1的上端分别与两个转轴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两个转轴2的第二端通过轴承11分别与限高牌6的两端可转动连接,两个摄像仪10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柱1的中间位置处,限高牌6包括警示牌8、橡胶外壳7和重锤条9,重锤条9设置在橡胶外壳7内部并位于其底部,警示牌8设置在橡胶外壳7的前后侧面,两个轴承11分别设置在橡胶外壳7的两端的空腔内,转轴2的第二端与轴承11连接,转轴2与橡胶外壳7之间设置有密封圈,轴承11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12,角度传感器12的信号输出端与摄像仪10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支柱1的外侧设置有橡胶套5。
本实用新型旋转式自动记录限高杆的工作原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戈林物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戈林物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66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平板硫化机
- 下一篇:一种硅烷交联电缆料生产线用带可视窗的缓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