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挤塑模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8868.3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6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路勇;陆建权;张钰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晨光欧佩亚复合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B29C47/06;B29C47/02;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何朝旭 |
地址: | 21115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挤塑模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来讲是一种挤塑模头,属于非金属管道成型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多层管道生产可大致分为四步,1.通过内管挤出模挤出内管,2.将纤维与非金属原料通过专用的设备加工成带状,3.通过缠绕机加热缠绕包覆于内管外表面,4.最后经过外管挤出模挤出,经过加热后形成各层之间的粘接;由于生产过程至少需要独立的四步,因此生产设备相应的也不少于四台,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误差、产品本身存在的误差以及其它原因易造成误差的积累,导致产品不符合要求或者其它结果,最终导致报废,增加加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挤出模头,该模头可完成多层管道的一次性成型。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问题,一种挤塑模头,套接在内管的外壁上,模头内设有轴向贯穿模头的管状熔质流道,在所述熔质流道一端开口处的模头部连接有导纱盘,所述导纱盘上设有导纱孔,所述模头在与导纱盘连接处设有连通导纱孔与熔质流道的通纱孔;原材料经过加热后直接流入流道内,与芯棒导线盘导出的纤维绳进行热熔,利用流体自身的流动性流出外模,吸附于内管的外表面,通过加热后形成管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为:
进一步的,模头由相互匹配的外模和芯棒组成,这是为了方便生产不同规格的管材,外模和芯棒相对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熔质流道,熔质流道具有直径由大至小顺序排列的进料段、混料段和出料段,通纱孔设在混料段和出料端衔接处的侧壁上,通纱孔设在该处可以极大方便纤维绳和物料的混合,在熔质流道进料段开口处的模头部连接有导纱盘,导纱盘上设有导纱孔,模头在与导纱盘连接处设有连通导纱孔与熔质流道的通纱孔。
进一步的,出料段的内腔为直管状,并且出料段的内腔与内管的外壁相互平行,这样纤维绳可以平直的混合在熔解后的原料中。
进一步的,通纱孔沿模头周向均匀分布,这是为了保证纤维绳均匀的分布在内管的外壁上,使整个管体受力均匀,通纱孔的数量可以根据管体的受力设计来增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成型速度快,成型精准率高,通过增减通纱孔即可产出不同受力需求的管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挤塑模头,如图1所示,该模头套接在内管1的外壁上,模头由相互匹配的外模2和芯棒3组成,外模2和芯棒3相对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熔质流道,熔质流道为管状并且轴向贯穿整个模头,熔质流道具有直径由大至小顺序排列的进料段4、混料段5和出料段6,在熔质流道进料段4开口处的芯棒3上连接有导纱盘7,导纱盘7上设有导纱孔8,芯棒3在与导纱盘7连接处设有连通导纱孔8与熔质流道的通纱孔9;通纱孔9设在混料段5和出料端6衔接处的芯棒3侧壁上,出料段6的内腔为直管状,并且出料段6的内腔与内管1的外壁相互平行,通纱孔8沿芯棒3周向均匀分布。
使用时,加热后的非金属原料11从熔质流道的进料段4流入,液态非金属原料11在混料段5和出料段6的衔接处与纤维绳10混合后,利用自身的流性流出并包覆于内管1的外壁,通过对其整体加热完成管道的一次性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晨光欧佩亚复合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晨光欧佩亚复合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88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挤出机机头抽真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塑料异形材挤出模具出水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