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指套的手机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9183.0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91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杨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笠 |
主分类号: | A45C11/24 | 分类号: | A45C11/24;A45C1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38550 四川省广安***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套 手机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指套的手机套,属于手机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手机套主要用于保护手机外壳不被划伤、摔伤等,考虑到手机使用的普遍性和使用场所多样性,所以手机套的设计也多种多样,特别是在手机套材料的选用上和外观的设计上,商家可谓是充分迎合大众的需求,比如将手机套设计成各种卡通人物的形状和图案,配备各种装饰物,此类手机套特别受到女性的青睐。
公告号为203244052U公开了“带手机套的触屏手机套”,该专利在手机套的背面中部设置有一手指套,此种结构设计可使人单手、灵活操作触屏手机,避免手机滑落,但从说明书和附图中看出,手机套的形状未充分考虑到人群手握手机习惯及人体构造学理论,起到的作用也是单手操作触屏手机时的固定作用,在其他操作条件下,此种结构将会使用户操作不方便,并且此种结构的握法也不能起到很好的握紧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指套的手机套,主要解决现有手机套不能充分使用户握紧手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带指套的手机套,包括手机套,所述手机套背面设有多个指套,指套在手机套背面从上到下均匀并分散分布,所述每个指套斜向右设置;或者,所述每个指套斜向左设置。
具体地,所述指套从上到下逐渐靠近手机套的侧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指套为四个,均为空心圆柱状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每个指套外侧设有绑紧带。
再进一步地,所述手机套设有摄像头孔、充电孔、喇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到人群手握手机习惯及人体构造学理论,通过分散和斜向的指套设计实现非常舒服的用户体验;
(2)本实用新型指套分散设置,用户穿过指套握紧手机的握紧面将增大,而且不会受使用场所和操作的限制,用户可单手或双手操作,且手机不易被人恶意抢夺,随时抓稳手机不会被人碰掉,加强手机的安全;
(3)本实用新型指套整体从上到下具有一定斜度的设计,方便用户手指的穿入和取出,非常方便;
(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外形大方美观,极具个性,非常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指套斜向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指套斜向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
1-手机套,2-指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带指套的手机套,包括手机套1,设于手机套背面的指套2,指套为四个,均为空心圆柱状结构,在手机套背面从上到下均匀并分散分布,用户的手部除大拇指以外四指方便直接插入该指套,当用于右手习惯性用户时,四个指套整体位于手机套背面偏右侧位置且指套从上到下逐渐靠近手机套的右侧边缘,每个指套斜向右设置,从图1中可看出,每个指套呈右上左下的方位设置;当用于左手习惯性用户时,四个指套整体位于手机套背面偏左侧位置且指套从上到下逐渐靠近手机套的左侧边缘,每个指套斜向左设置,从图2中可看出,每个指套呈左上右下的方位设置。
为了方便手指的穿入,也为了配合不同手指大小的用户使用,每个指套的外侧可设置绑紧带,也可设置开口,也通过绑紧带绑紧。另外手机套也可根据手机的型号设置,在手机套上还设有摄像头孔、充电孔、喇叭孔等。本实用新型充分考虑到人群手握手机习惯及人体构造学理论,一方面使用着握着非常舒适,主要通过分散和斜向的指套设计实现此作用,外形大方美观,极具个性;另一方面,能很好地握紧手机,与背景技术相比,指套分散设置,用户穿过指套握紧手机的握紧面将增大,而且不会受使用场所和操作的限制,用户可单手或双手操作;此外,整体靠右或靠左和指套整体从上到下具有一定斜度的设计,方便用户手指的穿入和取出,非常方便,因此用户在使用时,手机不易被人恶意抢夺,随时抓稳手机不会被人碰掉,加强手机的安全。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笠,未经杨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91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震计算机托架
- 下一篇:自拍杆专用终端固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