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伸缩戒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89948.0 | 申请日: | 2014-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0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祥;李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联合大学 |
主分类号: | A44C9/00 | 分类号: | A44C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蒋海军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伸缩 戒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个珠宝首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伸缩戒指。
背景技术
戒指是一种圆带状,可戴在手指上的装饰珠宝。戒指可由女性和男性佩戴,材料可以是金属、宝石、塑料、木或骨质。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多年前就已有人佩戴戒指。到秦汉时期,妇女佩戴戒指已很普遍。戒指在古代多称为“指环”,从元代起才称之为“戒指”。有史以来,戒指被认为是爱情的信物。戴左手的无名指上的戒指被认为是结婚戒指。关于结婚戒指戴在右手的无名指的国家和地域就越来越少了。而在很多地区戴在左手食指上被认为求爱,中指则表示热恋中,小拇指表示咱不恋爱或终身单身。在古罗马,戒指是作为印章,是权利的象征。
现如今戒指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装饰品,然而现有大部分戒指的指环尺寸是固定的,当佩戴人手指粗细发生变化时,佩戴就极为不便。还有一些戒指由戒面两侧伸出两条指箍,两条指箍的端头搭在一起形成指环,但这样的指环有连接缝,容易挂损衣物,且品位不高。现在的戒指大小都是固定的,人们要测量自己的手指尺寸后才可佩戴,如果网购的话,就更麻烦了。几年后人们的手指尺寸改变了,那么戒指也就跟着要换,给人们带来了不必要的费用负担。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20268140.4,申请日:2010年7月2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伸缩式戒指,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伸缩式戒指。它包括戒指环,戒指环上端设有装饰件,所述戒指环的下端分开为两端,其中一端为细端,另一端为套筒端,所述细端伸入于套筒端内,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根据不同的手指大小来调节戒指的环形大小。该申请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戒指能够调节大小的问题,但是在佩戴舒适度和更换装饰物等方面无涉及,尚需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戒指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伸缩戒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但解决了因为手指的粗细而影响选择戒指的烦恼,更换戒指的装饰部分,还能够有效降低戴戒指久后而产生的疲劳。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伸缩戒指,包括戒指环和装饰座,所述的装饰座与戒指环上部固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插段、插入段和固定螺栓,其中:所述的戒指环为内部中空结构,且接触手指的内壁上设置有镂空图案,所述的承插段位于戒指环底部,该承插段设置有“U”型开口,该“U”型开口与插入段相匹配,所述的承插段一侧面设置有一带螺纹的孔洞,所述的插入段在相同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带螺纹的孔洞,所述的固定螺栓通过承插段和插入段上的孔洞固定两者的位置,所述的装饰座上设置有凹槽,用于盛放宝石。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装饰座与戒指环通过螺栓螺旋连接,可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戒指环和装饰座的材质为铂金、K金、钯金或银。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伸缩戒指,其戒指环为内部中空结构,且接触手指的内壁上设置有镂空图案,有效的降低了戴戒指的疲劳感,更透气,有利于手指的健康。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伸缩戒指,承插段位于戒指环底部,该承插段设置有“U”型开口,该“U”型开口与插入段相匹配,所述的承插段一侧面设置有一带螺纹的孔洞,插入段在相同的侧面设置有若干带螺纹的孔洞,固定螺栓通过承插段和插入段上的孔洞固定两者的位置,能够调节戒指环适用手指的范围,避免因为手指的长粗而导致戒指不能佩戴。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伸缩戒指,装饰座上设置有凹槽,用于盛放宝石,且装饰座与戒指环通过螺栓螺旋连接,可更换,顾客可不定时去珠宝店更换装饰部分,大大提高了顾客体验。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伸缩戒指,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伸缩戒指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戒指环;2、承插段;3、插入段;4、固定螺栓;5、装饰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联合大学,未经淮南联合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899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横杆式公共自行车锁止器底板
- 下一篇:三头铝型材牵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