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背压可调式消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0096.7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0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李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杨斌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压可 调式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背压可调式消声器。
背景技术
汽车消声器的主要作用是允许发动机排气气流经排气管进入消声器部件中,当气流通过消声器部件的过程中通过消声器内部各种膨胀腔、谐振腔的组合衰减各个特定频率范围内的声波能量,从而达到消音的作用。传统的消声器为达到良好的消声效果,使得消声器结构复杂,导致排气背压增大,影响发动机功率输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消除多频率范围噪声、消声效果良好、且在发动机全负荷或大负荷运转时能够降低排气背压和减小气流摩擦噪声的背压可调式消声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压可调式消声器,包括消声器筒体、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设于消声器筒体的内腔分隔成沿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扩张腔室、第二扩张腔室和第三扩张腔室,所述消声器筒体靠近第一扩张腔室的一端设有贯穿第一扩张腔室并伸入第二扩张腔室的进气管,所述消声器筒体的靠近第三扩张腔室的一端设有贯穿第二扩张腔室和第三扩张腔室并伸入第一扩张腔室的排气管,所述消声器还包括两端分别伸入第二扩张腔室和第三扩张腔室的第一连通管以及两端分别伸入第一扩张腔室和第三扩张腔室的第二连通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第二连通管伸入第一扩张腔室的出口处设有在设定压力时打开的弹簧阀门,且第二连通管位于第一扩张腔室内的管壁上设有若干与第一扩张腔室连通的细孔。
所述排气管位于第三扩张腔室内的管壁上均布有若干U型微孔,且在U型微孔的外部包裹有4~6mm的用于吸音的玻璃纤维层。
所述进气管、第二连通管和排气管贯穿第一隔板的位置分别位于一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所述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排气管贯穿第二隔板的位置分别位于一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
所述第一连通管伸入第二扩张腔室的长度为第二扩张腔室的长度的1/4,所述第一连通管伸入第三扩张腔室的长度为第三扩张腔室的长度的1/2。
所述第二连通管伸入第一扩张腔室的长度为第一扩张腔室的长度的1/2,所述第二连通管伸入第三扩张腔室的长度为第三扩张腔室的长度的1/4。
所述进气管伸入第二扩张腔室的长度为第二扩张腔室的长度的1/2,所述排气管伸入第一扩张腔室的长度为第一扩张腔室的长度的1/4。
所述进气管的管径为35mm,所述第一连通管的管径为35mm,所述第二连通管的管径为30mm,所述排气管的管径为35mm,所述进气管、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和排气管的壁厚均为1.5mm。
所述消声器筒体包括外筒以及分别密封连接于外筒两端的前扰流加强端盖和后扰流加强端盖,所述前扰流加强端盖与进气管之间、所述后扰流加强端盖与排气管之间均设有加强筋板。
所述前扰流加强端盖和后扰流加强端盖上均设有异型凸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背压可调式消声器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能有效的消除低频、中频噪声;发动机低转速时弹簧阀门关闭时,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排气噪声,发动机高转速时弹簧阀门开启,能有效的降低排气摩擦噪声同时降低排气被压;排气管上的U型细孔和玻璃纤维层能有效的控制发动机的高频噪声;前扰流加强端盖和后扰流加强端盖上的异型凸面同时能够有效的干涉各频率范围内的声波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压可调式消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压可调式消声器的结构原理图。
图3为图2中A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向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C—C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消声器筒体;11、外筒;12、前扰流加强端盖;13、后扰流加强端盖;2、第一隔板;3、第二隔板;4、进气管;5、排气管;51、U型微孔;6、第一连通管;7、第二连通管;71、细孔;8、弹簧阀门;9、玻璃纤维层;10、加强筋板;101、第一扩张腔室;102、第二扩张腔室;103、第三扩张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众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0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尾气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中的销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