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窑碳化硅罐吸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0819.3 | 申请日: | 2014-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2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刚;刘丙海;李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富邦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5/02 | 分类号: | B08B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窑 碳化硅 罐吸灰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隧道窑碳化硅罐吸灰系统,该隧道窑碳化硅罐吸灰系统主要应用于冶金行业。
背景技术
隧道窑煤基罐装法生产海绵铁,卸料前应先吸走海绵铁中部灰粉,卸完料后再吸净罐内剩余灰粉,国内目前吸灰系统采用吸灰头-软管-除尘器-真空泵方式。吸灰头工作时要上下左右移动,吸灰头和吸灰管连接都用橡胶软管,由于灰粉里面有几毫米的大颗粒,风速又很大,对橡胶软管磨损严重,寿命很低,一般使用一周左右就得更换,这样既增加运行费用,又增加劳动强度,同时真空泵对环境要求较高,寿命短,价格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窑新兴碳化硅罐吸灰系统,设计出具有特殊结构的旋转接头,吸灰系统需要三套旋转系统组合使用,可实现吸灰头上下和左右移动,解决了目前使用的吸灰系统存在的软管损坏严重,要经常更换和真空泵对环境要求高,维护不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隧道窑碳化硅罐吸灰系统,主要包括吸灰装置、旋转机构、吸灰管道、重力除尘器、脉冲布袋除尘器、风机和烟囱,所述吸灰装置中的吸灰小车放置在吸灰箱体内部,吸灰管位于吸灰小车上方,吸灰管前端设有吸灰头组件,所述旋转机构设置在吸灰装置上部,其旋转接头与吸灰管一端连接,旋转接头另一端依次与耐磨弯头和风管连接,处于末端的旋转接头的一端与吸灰管道的固定端连接,所述吸灰管道的前端与旋转机构的旋转接头相连,后端与重力除尘器的前端连接,所述重力除尘器的前端与吸灰管道连接,后端与脉冲布袋除尘器的前端连接,所述脉冲布袋除尘器的前端与重力除尘器连接,另一端与风机及烟囱连接。
隧道窑碳化硅罐吸灰系统中所述的旋转机构包括三套特殊结构旋转接头和组合使用的耐磨弯头及风管,可以实现吸灰头上下和左右移动。
所述的特殊结构旋转接头中的外接头通过螺栓和垫圈依次与套和后接头连接,中间接头通过螺栓和垫圈与弯头连接法兰连接,在外接头、中间接头和后接头之间形成空隙,珠粒紧密排列在此空隙中。
隧道窑碳化硅罐吸灰系统中所述的风机采用普通高压风机作为动力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隧道窑碳化硅罐吸灰系统可使卸料吸灰作业维护大大减少,减低运行成本,大大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和设备运行效率,减小工人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一种隧道窑碳化硅罐吸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一种隧道窑碳化硅罐吸灰系统中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旋转机构中的旋转接头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吸灰装置;2.旋转机构;3.吸灰管道;4.重力除尘器;5.脉冲布袋除尘器;6.风机;7.烟囱;8.吸灰箱体;9.吸灰小车;10.吸灰管;11.吸灰头组件;12.旋转接头;13.耐磨弯头;14.风管;15.手动插板阀;16.电动双层卸灰阀;17.外接头;18.中间接头;19.后接头;20.套;21.珠粒;22.弯头连接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隧道窑碳化硅罐吸灰系统,主要由吸灰装置1、旋转机构2、吸灰管道3、重力除尘器4、脉冲布袋除尘器5、风机6和烟囱7组成,所述吸灰装置中的吸灰小车9放置在吸灰箱体8内部,吸灰管10位于吸灰小车9上方,吸灰管10前端设有吸灰头组件11,所述旋转机构2设置在吸灰装置1上部,其旋转接头12与吸灰管10一端连接,旋转接头12另一端依次与耐磨弯头13和风管14连接,处于末端的旋转接头12的一端与吸灰管道3的固定端连接,所述吸灰管道3的前端与旋转机构2的旋转接头12相连,后端与重力除尘器4的前端连接,所述重力除尘器4的前端与吸灰管道3连接,后端与脉冲布袋除尘器5的前端连接,其底部设有手动插板阀15和电动双层卸灰阀16,所述脉冲布袋除尘器5的前端与重力除尘器4连接,另一端与风机6及烟囱7连接。
为了能使旋转机构2实现上下左右移动,本实用新型设计出具有特殊结构的旋转接头,该特殊结构旋转接头12中的外接头17通过螺栓和垫圈依次与套20和后接头19连接,中间接头18通过螺栓和垫圈与弯头连接法兰22连接,在外接头17、中间接头18和后接头19之间形成空隙,珠粒21紧密排列在此空隙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富邦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富邦冶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08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辊轴向调节装置
- 下一篇:一种粉尘回收再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