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圆磨床主动测量控制仪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590978.3 申请日: 2014-10-13
公开(公告)号: CN204094634U 公开(公告)日: 2015-01-14
发明(设计)人: 吴汶芪;俞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主分类号: B24B49/02 分类号: B24B49/02
代理公司: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代理人: 杜军
地址: 310053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磨床 主动 测量 控制
【权利要求书】:

1. 内圆磨床主动测量控制仪,包括振荡器OS、耦合电容C110、耦合线圈T2、信号取样电位器Wl04、电感传感器Td、第一功率放大器P1、第二功率放大器P2、整流滤波模块R、第一运算放大器IC20l、第二运算放大器IC30l和发讯电路模块TC,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功率放大器P1包括第二晶体管BGl02和第三晶体管BGl03;所述的第二功率放大器P2包括第一整流三极管BG201和第二整流三极管BG202;第一运算放大器IC20l和第二运算放大器IC30l的型号均为F007C;第二运算放大器IC30l的输出端与量程转换模块C的输入端连接,量程转换模块C的输出端连接测量表;发讯电路模块TC的输出端接机床电器控制柜;

所述的振荡器OS包括选频模块、输出模块、基准点取样电路、第一振荡电阻Rl0l和第一稳压管Dl0l;所述的选频模块包括第三振荡电阻R103、第一晶体管BGl0l和选频回路,选频回路包括振荡线圈T1和第四振荡电容Cl04;输出模块包括第四晶体管BGl04;所述的基准点取样电路包括第八振荡电容Cl08和第二电位器Wl02;所述振荡线圈T1的输入线圈两端分别与第四振荡电容Cl04的一端连接,且第四振荡电容Cl04的一端接地;第三振荡电阻R103和第三振荡电容C103的一端均与振荡线圈T1的输入线圈连接;第三振荡电阻R103的另一端接第一晶体管BGl0l的发射极;第三振荡电容C103的另一端与第一晶体管BGl0l的基极、第二振荡电阻R102的一端及第二振荡电容C102的一端连接;第二振荡电阻R102和第二振荡电容C102的另一端均与第一晶体管BGl0l的集电极、第一振荡电阻Rl0l的一端、第一振荡电容C101的一端及第一稳压管Dl0l的负极连接;第二晶体管BGl02的基极与振荡线圈T1的输出线圈的一端连接,集电极与第三晶体管BGl03的集电极、第四晶体管BGl04的集电极、第四振荡电阻R104的一端及第一振荡电阻Rl0l的另一端连接,发射极与第三晶体管BGl03的基极连接;第三晶体管BGl03的发射极与第二稳压管Dl02的正极、第七振荡电容C107的一端、第六振荡电阻R106的一端、第六振荡电容C106的一端及第八振荡电容C108的一端连接;第二稳压管Dl02的负极接第四晶体管BGl04的基极;第四晶体管BGl04的发射极与第九振荡电阻R114的一端连接;第九振荡电阻R114的另一端与第八振荡电阻R108的一端、第九振荡电容C109的一端及耦合电容C110的一端连接;第八振荡电阻R108的另一端与第九振荡电容C109的另一端、第七振荡电容C107的另一端、第六振荡电阻R106的另一端、第五振荡电阻R105的一端、第五振荡电容C105的一端、第一振荡电容C101的另一端、第一稳压管Dl0l的正极、第一电位器Wl01的活动端及第三电位器Wl03的活动端连接并接地;第六振荡电容C106的另一端与第一电位器Wl01的固定电阻端一端连接;第五振荡电容C105的另一端与振荡线圈T1的输出线圈另一端连接;第五振荡电阻R105的另一端接第四振荡电阻R104的另一端;第八振荡电容C108的另一端与第二电位器Wl02的固定电阻端一端连接;第二电位器Wl02的活动端与第三电位器Wl03的固定电阻端一端及第七振荡电阻R107的一端连接;第七振荡电阻R107的另一端接第三电位器Wl03的固定电阻端另一端;耦合线圈T2的输入线圈两端分别与耦合电容C110的另一端和电感传感器Td的一端连接;耦合线圈T2的输出线圈两端分别与第四电位器Wl04的固定电阻端一端连接;第四电位器Wl04的固定电阻端一端和电感传感器Td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的整流滤波模块R包括第一整流二极管D201A、第二整流二极管D202A、第一整流电容C20l、第三整流电容C203、第四整流电容C204、第五整流电容C205、第六整流电容C206、第六整流电阻R206、第七整流电阻R207、第八整流电阻R208、第九整流电阻R209、第十整流电阻R210和偏置电路;所述的偏置电路包括第四整流电阻R204和第五整流电阻R205;所述第一整流电容C20l的一端接第四电位器Wl04的活动端,另一端与第一整流三极管BG201的基极、第一整流电阻R201的一端及第二整流电阻R202的一端连接;第一整流电阻R201的另一端与第一整流三极管BG201的集电极、第二整流三极管BG202的集电极、第五整流电阻R205的一端及第一运算放大器IC20l的7引脚连接;第一整流三极管BG201的发射极接第二整流三极管BG202的基极;第二整流三极管BG202的发射极与第三整流电阻R203的一端、第二整流电容C202的一端及第三整流电容C203的一端连接;第三整流电阻R203的另一端与第二整流电阻R202的另一端、第二整流电容C202的另一端、第一整流二极管D201A的负极、第四整流电阻R204的一端、第四整流电容C204的一端及第五整流电容C205的一端连接并接地;第三整流电容C203的另一端、第一整流二极管D201A的正极均接第二整流二极管D202A的负极;第二整流二极管D202A的正极与第五整流电阻R205的另一端、第四整流电阻R204的另一端、第四整流电容C204的另一端及第六整流电阻R206的一端连接;第六整流电阻R206的另一端与第五整流电容C205的另一端及第七整流电阻R207的一端连接;第七整流电阻R207的另一端与第九整流电阻R209的一端、第八整流电阻R208的一端、第六整流电容C206的一端及第一运算放大器IC20l的反相输入端连接;第八整流电阻R208与第六整流电容C206并联接入第一运算放大器IC20l的输出端;第一运算放大器IC20l的同相输入端与第十整流电阻R210的一端连接;第九整流电阻R209和第十整流电阻R210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的发讯电路模块TC包括粗磨发讯电路、精磨发讯电路、光磨发讯电路和尺寸发讯电路;所述粗磨发讯电路、精磨发讯电路、光磨发讯电路和尺寸发讯电路的电路构造完全一样,均包括发讯点取样电路、发讯三极管BG30l、继电器J1、第一发讯二极管D30l、第二发讯二极管D305和第三发讯二极管D309;所述的发讯点取样电路包括第一发讯电阻R30l、第二发讯电阻R302和第五电位器W301;粗磨发讯电路、精磨发讯电路、光磨发讯电路和尺寸发讯电路的第一发讯电阻R30l一端均接第一运算放大器IC20l的输出端;粗磨发讯电路、精磨发讯电路、光磨发讯电路或尺寸发讯电路中,第二发讯电阻R302的一端接地;第一发讯电阻R30l和第二发讯电阻R302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五电位器W301的固定电阻端一端连接;第五电位器W301的活动端与第三发讯电阻R309的一端连接;第三发讯电阻R309的另一端与第五发讯电阻R317的一端、发讯电容C307的一端及第二运算放大器IC30l的反相输入端连接;发讯电容C307的另一端与第二运算放大器IC30l的正相输入端及第四发讯电阻R310的一端连接;第四发讯电阻R310的另一端接地;第二运算放大器IC30l的4引脚接-12V电压,7引脚接+12V电压,输出端与第六发讯电阻R321的一端及第一发讯二极管D30l的正极连接;第一发讯二极管D30l的负极与第五发讯电阻R317的另一端连接;第六发讯电阻R321的另一端与第二发讯二极管D305的负极及发讯三极管BG30l的基极连接;第二发讯二极管D305的正极和发讯三极管BG30l的发射极均接地;发讯三极管BG30l的集电极与继电器J1的一端及第三发讯二极管D309的正极连接;继电器J1的另一端接第三发讯二极管D309的负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097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