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火焰检测器探头内套管的捅焦专用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1270.X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5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杨祖栋;徐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4 | 分类号: | F23J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沈国良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焰 检测器 探头 套管 专用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火焰检测器探头内套管的捅焦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数字剖面火焰检测器用于电厂锅炉鉴别单燃烧器或多燃烧器环境中目标火焰的存在于否。火焰检测器对火焰的三维特性进行分析,这些特性会受到燃料品种和燃烧器类型的影响。一般火焰检测器内套管长2.4米、直径20毫米,其中前端1.4米为金属编织软套管,并且冷却套管伸入炉膛内有一定的幅度。受电煤质量的影响,喷入锅炉的煤粉结焦严重,很容易在火焰检测器的光纤探头处结焦,导致正常燃烧时火焰检测器检测不到火焰,从而严重威胁锅炉机组的安全运行。
为清除光纤探头处的结焦,检修人员采用粗钢丝伸入探头内套管试行捅焦,但粗钢丝只能捅到探头内套管的2米处,很难捅到探头前端结焦处;其次采用直径6毫米的铜管进行捅焦,但由于铜管太硬,无法通过前端的金属编织软套管。由于无合适的专用工具,使得火焰检测器光纤探头处结焦的清除成为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火焰检测器探头内套管的捅焦专用工具,利用本工具方便实现火焰检测器光纤探头处结焦的清除,保证了火焰检测器对锅炉燃烧器鉴别的可靠性,解决了生产实践中的捅焦难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火焰检测器探头内套管的捅焦专用工具包括延长捅棒和光纤护套管,所述延长捅棒一端设有外螺纹、另一端为变径段,所述光纤护套管一端设有内螺纹接头,所述延长捅棒一端的外螺纹拧于所述光纤护套管的内螺纹接头。
进一步,所述延长捅棒变径段端部为弧形面或球形面。
进一步,所述延长捅棒长度为80mm、直径为18mm,所述延长捅棒变径段长度为30mm、直径为14mm,所述光纤护套管的长度为2.4m。
由于本实用新型火焰检测器探头内套管的捅焦专用工具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工具包括延长捅棒和光纤护套管,所述延长捅棒一端设有外螺纹、另一端为变径段,所述光纤护套管一端设有内螺纹接头,所述延长捅棒一端的外螺纹拧于所述光纤护套管的内螺纹接头。本工具方便实现火焰检测器光纤探头处结焦的清除,保证了火焰检测器对锅炉燃烧器鉴别的可靠性,解决了生产实践中的捅焦难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火焰检测器探头内套管的捅焦专用工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火焰检测器探头内套管的捅焦专用工具包括延长捅棒1和光纤护套管2,所述延长捅棒1一端设有外螺纹11、另一端为变径段12,所述光纤护套管2一端设有内螺纹接头21,所述延长捅棒1一端的外螺纹11拧于所述光纤护套管2的内螺纹接头21。
进一步,所述延长捅棒1变径段12端部13为弧形面或球形面,可方便将本工具伸入火焰检测器内套管并通过其前端的金属编织软套管。
进一步,所述延长捅棒1长度为80mm、直径为18mm,所述延长捅棒1变径段12长度为30mm、直径为14mm,所述光纤护套管2的长度为2.4m。
本工具的光纤护套管可采用火焰检测器的备件,光纤护套管是由金属软管包覆于硬导管上构成,其具有一定的弯曲度及硬度,便于柔性伸入火焰检测器内套管;同时加工延长捅棒,组装时拧下光纤护套管端部的光纤螺帽,然后将延长捅棒的外螺纹与光纤护套管的内螺纹接头拧紧即可。光纤护套管的长度与火焰检测器内套管的长度一致并且光纤护套管的外径比火焰检测器内套管的内径小2mm,本工具在光纤护套管前端加接延长捅棒,使得本工具的长度大于火焰检测器内套管,延长捅棒的外螺纹长度为10mm,延长捅棒与光纤护套管组装后总长为2.47m;关键为在延长捅棒的前段设有变径段,变径段外径小于火焰检测器内套管内径6毫米,本工具伸入火焰检测器内套管后很容易捅到最前端的结焦处,从而将火焰检测器光纤探头处的结焦清除。采用本工具后捅焦效果明显,经实际使用,六个结焦测点不到半天时间全都疏通,火焰检测器检测火焰正常,所有结焦隐患全部消除,保证了锅炉机组的安全运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12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炉前料仓粉尘回收利用系统
- 下一篇:旋流煤粉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