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齿圈与齿轮压合的齿圈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1691.2 | 申请日: | 2014-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6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镭宝激光智能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11/02 | 分类号: | B25B1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薛波 |
地址: | 40112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齿轮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齿轮加工治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齿圈与齿轮压合的齿圈夹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变速箱中,通常使用一种变速器齿轮,在变速器的换挡时使用,该变速器齿轮是由上层齿圈和下层齿轮构成,生产加工时,分别将上层齿圈和下层齿轮加工好后,首先将下层齿轮固定好,然后再将上层齿圈套入下层齿轮中,最后通过压合机将上层齿圈压入下层齿轮中,完成下层齿轮和上层齿圈的压合,接着通过焊接设备将下层齿轮和上层齿圈焊接后,即完成变速器齿轮的压合焊接步骤。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整个上层齿圈和下层齿轮的组装、压合和焊接等步骤都可以通过机械手来自动完成,但是在压合时,由于无法同时将多组齿圈与齿轮同时组装到待压合状态,因此一次上料只能压合一组,然后再下料,继续上料,再压合,如此不断重复的上料与下料,虽然可以依靠机械手来完成,但是其上料和下料需要浪费过多的时间,生产效率还是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变速器齿轮生产加工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齿圈与齿轮压合的齿圈夹具,可容纳多个齿圈,能够实现连续的齿圈齿轮压合或者一次性完成多组齿圈齿轮的压合,生产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齿圈与齿轮压合的齿圈夹具,包括齿圈夹板,齿圈夹板中设置有多组贯穿齿圈夹板的齿圈容纳孔,齿圈容纳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至少三组齿圈支撑机构,所述的齿圈支撑机构包括转动销、托片、支撑杆、滑块和弹性部件,转动销可转动的设置于齿圈容纳孔的内壁下方的凹陷部中,托片一端与转动销外圆相切且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铰接连接,齿圈夹板中设置有容纳弹性部件及滑块的滑道,弹性部件与滑块设置于滑道内,且相互连接,滑块同时与支撑杆铰接连接。
优选地,在齿圈容纳孔的凹陷部上沿设置有限制托片处于水平状态的限位部。
优选地,所述的弹性部件采用弹簧。
优选地,所述的齿圈支撑机构设置有四组,均匀分布于齿圈容纳孔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的齿圈容纳孔呈矩阵式排列,整行或整列的齿圈容纳孔相互连通。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齿圈与齿轮压合的齿圈夹具,在齿圈夹板上设置有多组容纳齿圈的齿圈容纳孔,齿圈通过设置于齿圈容纳孔中的齿圈支撑机构支撑,从而使得该齿圈夹具可以容纳多个齿圈,压合时,预先将需要压合的多个齿圈放置于齿圈夹具中,压合机可连续的将逐个齿圈与齿轮压合,齿轮的压合采用连续动作,从而提高齿圈和齿轮的压合效率;同时,还可以将呈矩阵式排列的齿圈容纳孔,将整行或者整列的齿圈容纳孔连通,这样压合机通过长条形的压板,即可将整行或者整列的齿圈压入齿轮中,压合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齿圈夹具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齿圈夹具使用状态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齿圈夹具压合状态剖视图。
图中标记:1-齿圈夹板,11-限位部,12-凹陷部,13-滑道,2-齿圈容纳孔,3-齿圈支撑机构,31-转动销,32-托片,33-支撑杆,34-滑块,35-弹性部件,4-齿轮固定板,5-齿圈,6-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齿圈与齿轮压合的齿圈夹具,包括齿圈夹板1,齿圈夹板1中设置有多组贯穿齿圈夹板1的齿圈容纳孔2,齿圈容纳孔2的孔壁上设置有至少三组齿圈支撑机构3。所述的齿圈支撑机构3包括转动销31、托片32、支撑杆33、滑块34和弹性部件35,转动销31可转动的设置于齿圈容纳孔2的内壁下方的凹陷部12中,托片32一端与转动销31外圆相切且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杆33铰接连接,齿圈夹板1中设置有容纳弹性部件35及滑块34的滑道13,弹性部件35与滑块34设置于滑道13内,且相互连接,滑块34同时与支撑杆33铰接连接。弹性部件35通过滑块34、支撑杆33将托片32支撑,托片32上可放置齿圈5。弹性部件35采用弹簧,使用及更换都很方便。
为了使得支撑齿圈5的托片32部分正好处于水平状态,在齿圈容纳孔2的凹陷部12上沿设置有限制托片32处于水平状态的限位部11。托片32下部通过支撑杆33支撑,上部通过限位部11限位,使得托片32在无压合机实施挤压的时候,能够处于水平状态的支撑齿圈5。
齿圈支撑机构3设置有四组,均匀分布于齿圈容纳孔2的内侧,能够更好的支撑齿圈5,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镭宝激光智能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镭宝激光智能机器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16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