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热水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2737.2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7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汪涵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涵玮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72 天津市南开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水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喝水的热水杯,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化的热水杯。
背景技术
热水杯子用于喝热水和热饮料,比如:咖啡和茶。在生活中,人们完全依靠自己的感觉器官来判断杯中液体的温度,比如用眼睛观察液面冒出的水蒸气,用手感受杯体的温度,喝少量液体直接用舌尖感受。经常发生由于判断失误导致舌头或者食道、口腔被烫伤的事故。随着人们法制观念的强化,由于热饮料烫伤导致的法律纠纷也时有报道。因此市场上需要一种能显示杯内液体温度的杯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显示杯中液体温度的智能化热水杯,同时具备调节气氛和应急光源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智能热水杯,包括杯体,握把和底座,底座的空腔中内置有半导体发电片,发电片的热端面与杯体下端面贴合,发电片的冷端面与底座内侧面贴合;还包括一电路板,通过导线与一温度传感器和发光二极管组连接;杯体由透明材料制成,透明材料可选用玻璃或者有机玻璃。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安装在底座内的电路板,根据温度传感器探测到的杯体温度,控制发光二极管组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告知人们杯内液体的温度,从而能避免烫伤事故的发生;同时发光二极管管发出的彩色光,能用于调节环境气氛;在特殊情况下(比如突然停电),可以向杯内倒入热水使杯子发光,提供一个临时的应急光源;该杯子利用杯内的液体热量发电,无需电池,在日常使用中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热水杯的纵向剖视图。
图中:1-杯体;2-温度传感器;3-电路板;4-发光二极管组;5-半导体发电片;6-底座;7-握把;8-底座内侧面;9-杯体下壁面
图2为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10-单片机芯片;41-红色发光二极管;42-绿色发光二极管;43-蓝色发光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具体实施例,杯体1,握把7均由透明的有机玻璃材料制成。杯子底座6内部有一空腔,内置一个半导体发电片7,半导体发电片有两个端面,其热端面与杯体下壁面9贴合,其冷端面与底座内侧面8贴合。底座由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比如金属制成。还内置一电路板,上面安装有三个发光二极管组成的发光二极管组4。杯体下壁面9上还固定有一温度传感器2。
图2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电路工作原理图,电路板板中有一个起控制作用的单片机芯片10,上图中的发光二极管组4由三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分别是红色放光二极管41,绿色发光二极管42,蓝色发光二极管4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杯中盛入热液体时,温度通过杯体下壁面9传递到半导体发电片5的热端面,半导体发电片的冷端面与低温的底座内侧面接触,这样导致半导体发电片的两端面出现温差,进而产生电能,该电能通过导线输入到电路板3中,电路板中的单片机芯片10在电力作用下开机工作,贴合在杯体下壁面9的温度传感器2将温度信号输送给单片机芯片10,单片机芯片10根据温度分别控制发光二极管41、42、43的亮度,通过红、绿、蓝三原色的合成,产生从红色到蓝色的彩色光。根据需要,可以将不同的温度与不同的颜色光对应,比如:在60摄氏度以上发红色光,代表“烫”;在60摄氏度与40摄氏度之间发黄色光,代表“温”;在40摄氏度以下发蓝色光,代表“凉”。这样使用者就能根据杯子中发出光的颜色,判断杯中液体的温度。
上述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组由三个发光二极管组成,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由两个,甚至一个组成。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涵玮,未经汪涵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27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