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调式持续负压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2966.4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28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丁一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一阳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式 持续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可调式持续负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负压引流瓶广泛应用于临床需封闭创口进行闭合引流的手术。现有的负压引流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负压单一,负压引流瓶负压在85KPa—95KPa,容易引起过度引流,造成组织损伤,临床适应症狭窄。2)负压引流瓶随着液体或气体的进入负压会逐步变小,直至无负压,从而不能保持一个稳定的负压,影响临床效果。
临床治疗需要一个持续、准确、稳定的负压,很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自由活动,要求引流瓶可携带,并能对各种不同的部位进行引流,且不同的手术术后引流需要不同的负压(0Kpa-90Kpa),如VSD'创面封闭治疗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强度负压。此外,目前的医疗机构在不同的手术后引流需要用不同的材料、方式,以达到治疗目的。然而,现有的负压引流瓶却不能满足上述医疗需求。因此,设计一款能持续、准确、稳定、可调节、可便携的一次性负压引流瓶对现有医疗机构的临床使用而言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可调式持续负压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可调式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瓶体、吸液管,设一负压调节器,负压调节器包括壳体、调节旋纽、弹簧、活塞,壳体呈圆柱状,调节旋纽穿过壳体的上部并通过螺纹旋接,调节旋纽的把手部处于瓶体之外;壳体内置活塞,活塞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间密封配合;活塞将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两个腔体即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其中,与第二腔体相对应的壳体形成吸液口及负压口,吸液口与吸液管连通,负压口与瓶体的内腔贯通;弹簧置入调节旋纽与活塞之间,活塞运动后能关闭或打开壳体的负压口。
优选的,活塞形成一柱体,该柱体能插入或脱离壳体的负压口;活塞柱体的端部呈圆锥形状,与此相对应的,壳体的负压口呈圆台状。
优选的,瓶体开有上口,瓶体的上口由上盖密封。
优选的,上盖开有取样口,取样口由橡胶封住。
优选的,壳体固定于上盖。
优选的,负压调节器处于瓶体之外,壳体的负压口通过负压管与瓶体的内腔连通。
优选的,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于调节旋纽、活塞。
优选的,壳体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一底座,底座固定吸液管伸入瓶体的一端。
优选的,瓶体置入一负压表,负压表的上端伸出上盖之外,并固定于上盖。
优选的,调节旋纽的把手部呈扁圆状,调节旋纽的下部为内空心的旋接段,旋接段形成外螺纹,旋接段穿伸过壳体的上部并通过螺纹旋接。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可调式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包括透明瓶体、负压调节器、吸液管、负压表等,可调式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内预制80KPa—98KPa负压,在负压调节器作用下吸液口负压可在0KPa—90KPa中随意调节,负压调节器上的负压刻度可以准确地调节到吸液口所需的负压值。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作比对说明。
现有临床使用的负压引流主要有几种方式:
1、直接使用负压机或医院中心负压,进行持续地吸引操作。该方式可准确调节到临床需要的负压0Kpa-80Kpa,其可满足大部分临床需求,但其存在的缺点是不可移动,因为封闭引流时很多情况下需要不间断的吸引。
2、采用负压引流球,利用弹性形变产生负压,实现负压引流。负压引流球的负压稳定,携带方便,但其缺点是负压单一、负压范围较小,在0Kpa到20Kpa左右,并且负压显示值不准确。
3、使用预置负压的封闭式引流瓶,其利用瓶内预置的负压实现负压引流。负压引流瓶携带方便、负压高,但缺点是负压不稳定,预置的负压会不断衰减直至没有;其次,一开始操作的负压达到85Kpa-90Kpa,从而不能适合大部分封闭引流。
4、中国专利号201320276736.2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负压引流瓶,该专利产品虽有其优点,但其需要用医用负压机临时抽取所需的负压,临床使用不够便捷。
现将这四种现有方式与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进行列表分析:
从上表可知,本实用新型可调式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可做到提供持续、准确、稳定的负压,并可准确地进行调节,且可便携,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瓶身与负压调节器的结构简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一阳,未经丁一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29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