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布式光伏太阳能屋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2973.4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64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15 |
发明(设计)人: | 李耀新;周佚;沈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业设计(上海)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13/18 | 分类号: | E04D13/18;H02S20/26;H02S4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 31273 | 代理人: | 刘民选;庞璐 |
地址: | 20008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太阳能 屋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分布式光伏太阳能屋顶。
背景技术
太阳能资源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可再生能源。随着石油煤炭等生物能源的日益枯竭,如何有效地利用太阳能资源是现有技术中的一个热门研究领域。太阳能光伏组件又称光伏太阳能板用于把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既可以实现为电器设备供电还可以向电网输送电能。光伏太阳能板可以安装在任何有日照的地点,由于建筑物的屋顶具有广阔的利用空间,而且将光伏太阳能板与屋顶一体化既能解决发电问题,还能有效解决天气炎热时,建筑物屋顶吸热导致的室内温度过高的问题。因此在屋顶安装光伏太阳能板成为了节能降耗的主要方向。
现有技术中,制约太阳能屋顶的最大障碍在于成本过高。根据有效统计,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需要连续发电十年以上才能与设备成本等价值。高昂的设备成本导致该技术无法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现有技术中CN101982631中公开了一种屋顶光伏发电系统,该技术方案的特点在于通过一个屋面固定架使太阳能光伏组件的铝边框配合,从而将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屋顶相固定。现有技术CN202969760中公开了另外一种导轨拼接式的光伏建筑屋顶,该技术方案的特点是光伏组件先固定在矩形边框上,在通过插接槽与屋顶连接。上述两个技术方案虽然实现了光伏太阳能板与屋顶的一体化,但是需要额外的屋面固定架或插接槽使光伏太阳能板固定与屋顶上,导致太阳能屋顶的制造成本上升,价格高昂,无法大面积地推广。
有鉴于此,现有技术中亟需要一种低成本的能实现大面积推广的太阳能屋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成本的能实现大面积推广的太阳能屋顶。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布式光伏太阳能屋顶,该屋顶铺设于一建筑物的上表面,其特征在于,该屋顶包括至少一块光伏太阳能板,该光伏太阳能板直接与该屋顶固定。
更进一步地,该屋顶由彩钢板构成,该光伏太阳能板由该彩钢板固定并形成该屋顶。
更进一步地,该屋顶形成至少一个凹槽,该光伏太阳能板内嵌于该凹槽内,并保持相对位置的固定。
更进一步地,该屋顶由金属拉深工艺制成一凹槽,或该屋顶通过折弯工艺制成一凹槽。
更进一步地,该光伏太阳能板由上自下依次包括:透明隔水面板、太阳能电池以及电路元件。
更进一步地,该相邻两块光伏太阳能板之间由该彩钢板折弯形成一导水槽。
更进一步地,该彩钢板通过弯折方式使该每块光伏太阳能板一端所在的水平位置高于另一端,以使该光伏太阳能板获得一日照角度。
更进一步地,该屋顶还包括若干挡块用于固定该光伏太阳能板和屋顶。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第一、节省了铝合金边框和底板,利用彩钢板上的拉深凹陷,形成安装光伏(太阳能)模组,,EVA薄膜,表面玻璃,电路元器件的空间。
第二、彩钢屋顶和光伏(太阳能)发电面板一次性安装到厂房建筑结构上,节省了安装费用,节省了额外的安装支架和紧固件。
第三、屋顶的防水保温处理完全继承传统彩钢屋顶的成熟技术。
第四、彩钢板的折弯工艺和拉深工艺并用,可以紧凑排布光伏(太阳能)发电面板。
第五、彩钢板的折弯工艺和拉深工艺并用,可以自由改变光伏(太阳能)发电面板的坡度,得到较好的日照角度。
附图说明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实用新型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太阳能屋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太阳能屋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太阳能屋顶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太阳能屋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的分布式光伏太阳能屋顶。然而,应当将本实用新型理解成并不局限于以下描述的这种实施方式,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理念可以与其他公知技术或功能与那些公知技术相同的其他技术组合实施。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业设计(上海)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工业设计(上海)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29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承轴的机场旋梯结构
- 下一篇:合成树脂瓦用泛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