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转向管柱隔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4756.9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0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何维;吴小龙;吴锋;黄明月;李夏楠;孟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6 | 分类号: | B62D1/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管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地指一种转向管柱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品质要求的提升,人们对汽车的驾乘舒适性、NVH、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方面的性能越来越关注。方向盘是汽车上驾驶员操作最频繁的部件,转向时的舒适性以及NVH显得尤为重要,而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管柱、转向器等零部件总成,因此提升这些零部件总成的性能对提高转向舒适性以及转向NVH性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方向盘转动过程中,由于转动力矩的作用,管柱与仪表板横梁之间产生位移,同时调节支架与固定支架间水平方向贴合精度不高,也会发生相对运动,产生噪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调节支架与固定支架间贴合精度不高而产生噪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转向管柱隔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转向管柱隔振装置,包括转向管柱、固定支架和管柱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振片,所述固定支架、管柱调节支架均为U型结构,所述固定支架两端固定在转向管柱上,固定支架两端开有连接孔,插销穿过管柱调节支架两端和连接孔将管柱调节支架与固定支架连接,所述隔振片设置在固定支架两端外侧与管柱调节支架连接处,所述隔振片与连接孔对应处开有孔。
优选的,所述隔振片包括对称设置在固定支架两端的左隔振片和右隔振片,所述左隔振片和右隔振片下端通过连接带连接。
优选的,所述左隔振片、右隔振片、连接带一体成型。
优选的,隔振片内侧设有多个凸起,所述固定支架两端外侧与凸起对应处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在转向管柱调节支架和固定支架之间,安装隔振片,材料为TPEE(热塑性聚酯弹性体),该材料同时拥有橡胶的弹性和工程塑料的强度,具有减震、耐冲击、耐曲挠的优点,隔振片消除了转动方向盘以及管柱角度调节时管柱产生的异响和振动。
2.隔振片左右两片之间通过中间连接带连接,即可以防止装配时错装,同时便于装配,提高隔振效率。
3.每块隔振片上面设计有多个小突起,与管柱固定支架上得小孔配合,防止方向盘转动或转向管柱角度调节时产生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了转向管柱转向时异响,提升客户驾乘体验,提高车辆品质感,同时具有固定可靠、安装便利、防错装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转向管柱上管柱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隔振片与固定支架装配示意图
图3为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隔振片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向管柱2.固定支架3.管柱调节支架4.隔振片5.连接孔6.凸起7.凹槽8.电机9.调节手柄10.销轴41.左隔振片42.右隔振片43.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固定支架2、管柱调节支架3均为U型结构,固定支架2两端均开有连接孔5,固定支架2两端固定在转向管柱1上,插销10穿过管柱调节支架3两端和连接孔5将管柱调节支架3与固定支架2连接,固定支架2、管柱调节支架3形成闭合区域将转向管柱1包围在内。插销10的末端设有调节手柄4,转向管柱1下端设有电机8。如图2-4所示,隔振片4包括对称设置在固定支架两端的左隔振片41和右隔振片42,左隔振片41和右隔振片42分别设置在固定支架2两端外侧,左隔振片41和右隔振片42下端通过连接带43连接,左隔振片41、右隔振片42、连接带43一体成型,左隔振片41、右隔振片42与连接孔5对应处开有孔。左隔振片41和右隔振片42内侧各设有6个凸起6,固定支架2两端外侧与凸起6对应处设有凹槽7。
装配时,将隔振片4的凸起6对准凹槽7,用力将凸起6压入凹槽7,使隔振片4与固定支架2面与面完全贴合,隔振片4与固定支架2连为一体,不会发生相对位移,固定可靠,同时便于安装,提高工作效率。再通过销轴10穿过连接孔5和隔振片4上的孔,将管柱调节支架3和调节手柄9安装好。
通过上述结构和工艺处理,消除了转动方向盘以及管柱角度调节时管柱产生的异响和振动,大大提高了客户的驾乘舒适性,提升了车辆的品质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47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