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蟑螂诱捕灭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4934.8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4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徐鑫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鑫鑫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1 | 代理人: | 袁红红 |
地址: | 332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蟑螂 诱捕 灭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捕捉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捕捉蟑螂用的新型蟑螂诱捕灭杀装置。
背景技术
蟑螂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它繁殖迅速,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是细菌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蟑螂经常出没于饭店、超市、家庭厨房等地方,使人们感到厌恶,并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市场常见的蟑螂捕捉装置有粘胶板和蟑螂捕捉盒,其中,粘胶板具有捕捉率较低和不能重复使用的缺点;蟑螂捕捉盒的捕捉率高,可重复使用,但现有蟑螂捕捉盒还存在如下缺点:1、灭杀方式操作复杂,通常需要将逮捕有蟑螂的装置整体置于水中或者暴晒于室外,使其内的蟑螂被淹死或饿死;2、灭杀方式不安全,有些蟑螂捕捉装置采用毒饵或对捕捉的蟑螂施以杀虫剂或电击等方式进行灭杀,对于室内有宠物或者有儿童的家庭,上述灭蟑方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3、现有蟑螂捕捉盒的饵料产品直接放置在蟑螂可以接触到的位置,这样,随着蟑螂的进入,饵料会被不断的消耗,且蟑螂还会在饵料内排泄粪便,使饵料引诱蟑螂的效果逐渐降低,残余饵料也因蟑螂粪便的混入而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蟑螂诱捕灭杀装置,能够解决现有蟑螂捕捉盒存在的灭杀方式复杂、不安全及饵料消耗浪费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蟑螂诱捕灭杀装置,包括上盖、收集灭杀盒和引诱盒,所述上盖卡合在所述收集灭杀盒的上面,所述上盖上带有一个以上的注水装置;所述收集灭杀盒底部的一端设有蟑螂从所述引诱盒进入收集灭杀盒的单向通道;所述引诱盒底部的一端设有蟑螂从外界进入引诱盒的引诱盒入口,其另一端为带有饵料气味扩散通孔的平台;所述收集灭杀盒卡合在所述引诱盒的上面,并使单向通道正对于所述饵料气味扩散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注水装置为注水口或注水槽。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注水槽的上面为开口结构,其侧面均为封闭的壁面,其底面带有若干个过水孔,通过设置过水孔,可使用于杀死蟑螂的热水或其他液体物理、化学物质注入,同时防止蟑螂从此处爬出。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新型蟑螂诱捕灭杀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引诱盒外部的独立的饵料室,独立的饵料室一方面使蟑螂不能直接接触到饵料,确保饵料无损耗,延长饵料作用时间,另一方面独立的饵料室更易于清理和加换饵料。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引诱盒平台包括饵料气味扩散通孔区和非通孔区,所述非通孔区的上表面周边设有阻挡面,其上设有转轴孔,其下表面设有与所述转轴孔对应的饵料盒旋转固定面;所述饵料气味扩散通孔区的顶端设有带卡位孔的饵料盒卡位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饵料盒的一端通过转轴旋转安装在所述引诱盒平台与饵料盒旋转固定面之间,其另一端上带有开关扣手和卡位突起,所述卡位突起活动式安装在所述卡位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引诱盒平台的高度与所述引诱盒入口朝向引诱盒内的端口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通道靠近所述上盖一端的端口处和所述引诱盒入口处均安装有软门片,所述软门片的一端由2个以上软门片卡柱固定,其另一端开设若干个通气孔,通气孔方便引诱盒内的饵料气味通向捕捉装置外,吸引蟑螂靠近。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软门片卡柱的个数为4个。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引诱盒入口的个数为3个,所述每个引诱盒入口的前端壁面上设有2个引诱盒入口探试口,探试口便于蟑螂将其触须伸入到引诱盒内探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蟑螂诱捕灭杀装置,通过在上盖上设计注水装置,赋予其灭杀蟑螂安全、简单、方便的优点;通过单独饵料室的设计,使蟑螂不能直接接触到饵料,具有饵料无损耗,饵料作用时间长和避免频繁添加饵料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整体结构设计合理,造型美观,方便实用,收集灭杀盒和饵料盒便于清洗和消毒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蟑螂诱捕灭杀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新型蟑螂诱捕灭杀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示新型蟑螂诱捕灭杀装置上盖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示新型蟑螂诱捕灭杀装置饵料盒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示新型蟑螂诱捕灭杀装置引诱盒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鑫鑫,未经徐鑫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49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效驱蚊虫器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银鱼自动脱鱼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