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瘘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5497.1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2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封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7/04 | 分类号: | A61B7/04;A61M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400042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瘘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动静脉内瘘是一种血管吻合的小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作一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的血液,为透析治疗的充分性提供保障。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具有安全、血流量充分(200~300ml/min) 、感染机会少,一般内瘘的使用可维持4~5年、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易于穿刺等优点。
但动静脉内瘘形成后,压力较高的动脉血快速经过压力较低侧静脉会形成湍流而产生震颤或者杂音。手术成功的标志是术后静脉能触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术后早期应多次检查震颤及杂音,以便早期发现血栓形成及时处理,如果发现震颤或杂音消失时间较短(小于6 小时),则患者可行动静脉内瘘溶栓治疗,有机会再次融通血管。目前临床过程中常规的监测手术是否成功、血管是否通畅的方法是医生用听诊器听诊血管杂音,但是每天医生听诊的次数有限,而且出院后患者自行听诊的次数更加有限,并且还有大部分患者根本不会听诊。
综上所述,有必要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普通患者也可以判断内瘘是否正常的内瘘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内瘘监测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患者自己可以判断内瘘是否正常。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内瘘监测装置,包括护腕带,所述护腕带上设有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用于采集信号的传感器、用于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的处理器和用于输出提示信息的输出装置,所述传感器、处理器和输出装置顺次连接。
进一步,所述处理器包括前置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前置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顺次连接;
进一步,所述传感器为压电薄膜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护腕带为双层结构,分为外层和内层,所述监测装置固定在所述外层和内层之间;
进一步,所述护腕带采用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还包括音量调节电路,所述音量调节电路分别与处理器和输出装置连接;
进一步,所述护腕带外部套有保护筒;
进一步,所述保护筒上设有绑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内瘘监测装置包括护腕带,所述护腕带上设有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传感器、处理器和输出装置,所述传感器、处理器和输出装置顺次连接,所述处理器包括前置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所述前置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顺次连接。在护腕带上设有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将监测到的杂音或震颤信号经过放大、滤波后再进行功率放大处理后输出,让医生或者患者可以直接听到,判断出动静脉内瘘是否正常。护腕带为双层结构,将监测装置安装在护腕带外层和内层之间,可以防止监测装置碰到患者内瘘部位,引发出血或者不适。在护腕带外部设有保护筒,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还便于患者在外出也可以对内瘘吻合口进行监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监测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内瘘监测装置,包括护腕带1,所述护腕带1上设有监测装置2,所述监测装置2包括传感器21、处理器22和输出装置23,所述传感器21、处理器22和输出装置23顺次连接,所述处理器22包括前置放大电路221、滤波电路222和功率放大电路223,所述前置放大电路221、滤波电路222和功率放大电路223顺次连接。传感器21将采集到的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过前置放大、滤波和功率放大处理,即可以输出。在护腕带上设监测装置,监测装置将传感器监测到的杂音或震颤经过放大、滤波后再进行功率放大处理后输出,让医生或者患者可以直接听到,判断出动静脉内瘘是否正常。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感器21为压电薄膜传感器,压电薄膜传感器作为一种动态应变传感器,非常适合应用于人体皮肤表面或植入人体内部的生命信号监测。压电薄膜对动态应力非常敏感,压电薄膜很薄,质轻,非常柔软,可以无源工作,可以探测细微的震颤信号,而且压电薄膜极其耐用,可以经受数百万次的弯曲和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54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肤样屑采集装置
- 下一篇:用于C臂X光机移动箱式防护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