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除静电装置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7686.2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53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梁洪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超星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0 | 分类号: | H02S40/30;H05F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静电 装置 太阳能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除静电装置的太阳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领域,太阳能一般是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自地球形成以来,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光热转换)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一般来说,主要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大面积的铺设,对单体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电量的收集汇总,最后输出,在实际的使用中,容易在汇总驳接的壳体内产生静电,而导致内部元器件的损坏,而传统的接地方式消除较为简单,仍然不是很可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除静电装置的太阳能发电系统,能够高效消除内部静电,保障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除静电装置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中控驳接壳体,在所述中控驳接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中空的静电消除壳体,在所述静电消除壳体内设有第一金属板,在所述第一金属板的上方设有间隔设有第二金属板,所述第一金属板通过转动轴与静电消除壳体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前端设有伸入于中控驳接壳体的内腔中的导电杆,在所述导电杆的伸出端部设有金属隔板,在所述金属隔板的下表面呈“一”字型间隔排布有若干块电荷吸附片体,在所述第一金属板的后端的下方设有弹簧钢触头组件,所述弹簧钢触头组件具有上、下分别设置的弹性接触圈,所述弹性接触圈为一具有缺口的椭圆形环体结构,且位于下方的弹性接触圈与电子压力计的触头相连,在所述中控驳接壳体的外壁上设有PLC控制面板,所述PLC控制面板具有与电子压力计相连的LED显示屏和蜂鸣报警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电荷吸附片体将驳接壳体内的静电荷吸附传递至第一金属板上,可对第二金属板进行接地或者作为一个电容器不断释放电能的处理,从而间接消除系统内部的静电,避免发生意外事故,有效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由于电荷的在板之间的偏移,第一金属板将会发生微动,从而可通过压力计进行示数输出,极具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具有除静电装置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中控驳接壳体1,在中控驳接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中空的静电消除壳体2,在静电消除壳体2内设有第一金属板3,在第一金属板3的上方设有间隔设有第二金属板4,所述第一金属板3通过转动轴与静电消除壳体2转动连接,在第一金属板3的前端设有伸入于中控驳接壳体1的内腔中的导电杆5,在导电杆5的伸出端部设有金属隔板6,在金属隔板6的下表面呈“一”字型间隔排布有若干块电荷吸附片体7,在第一金属板3的后端的下方设有弹簧钢触头组件8,所述弹簧钢触头组件8具有上、下分别设置的弹性接触圈,所述弹性接触圈为一具有缺口的椭圆形环体结构,且位于下方的弹性接触圈与电子压力计9的触头相连,在中控驳接壳体1的外壁上设有PLC控制面板10,所述PLC控制面板10具有与电子压力计9相连的LED显示屏和蜂鸣报警器。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超星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西超星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76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