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核电凝汽器挠性补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9462.5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0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马超;周聪聪;吴泽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9/00 | 分类号: | F28B9/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9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核电 凝汽器 补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挠性补偿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百万千瓦级核电凝汽器用的挠性补偿结构。
背景技术
百万千瓦级核电凝汽器的壳体纵向补偿结构多采用设置U型补偿节的方式。这种方式有足够的补偿能力,但不足以支撑凝汽器管板和水室的重量,还需要额外设置辅助支承及两侧的限位装置以保证安全,较为繁琐。为此,需考虑采用一种简单有效的结构作为替代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现有U型补偿节结构承重能力差的缺点,需额外设置辅助支承和限位装置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核电凝汽器挠性补偿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核电凝汽器挠性补偿结构包括挠性板、连接板和管板;所述挠性板的中部加工有通孔,管板加工有与通孔连通的多个管孔,挠性板的一侧面边缘与核电凝汽器壳体固接,挠性板的通孔的周侧面与环形连接板固接,环形连接板与管板固接,管板与水室的连接法兰固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挠性板补偿结构,简化了核电凝汽器整体设备结构,将原有的U型补偿节用比凝汽器壳体板薄的挠性板替代,此项结构改进后有足够的补偿能力,提高了补偿结构的承重能力,而且无需额外设置辅助支承和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安全可靠,结构简单。具体表现为:与原采用U型补偿节的核电凝汽器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挠性板补偿结构的凝汽器有以下优点:1、承重能力高,可以靠自身支承管板及水室重量。2、内部结构简单,无需额外配置辅助支承和限位装置。3、生产制造工艺简化,仅涉及薄钢板的焊接。4、降低成本,节省了原用于制造成型U型补偿节的费用。5、密封性好,不存在需要设置排污口的低点,也就减少了可能的真空泄漏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核电凝汽器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挠性板与核电凝汽器的两个水室连接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核电凝汽器挠性补偿结构包括挠性板1、连接板2和管板3;所述挠性板1的中部加工有通孔1-1,管板3加工有与通孔1-1连通的多个管孔,挠性板1的一侧面边缘与核电凝汽器壳体4固接,挠性板1的通孔1-1的周侧面与环形连接板2固接,环形连接板2与管板3固接,管板3与水室7的连接法兰7-1固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挠性板1的中部的通孔1-1为梯形通孔。如此设置,满足实际流体流通的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挠性板1的一侧面边缘与核电凝汽器壳体4焊接,挠性板1的通孔1-1的周侧面与环形连接板2焊接,环形连接板2与管板3焊接,管板3通过螺栓与水室7连接。如此设置,连接稳定可靠,满足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挠性板1为钢板。如此设置,强度高,安全性好,简单有效,成本低廉,能满足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挠性板1的厚度小于凝汽器壳体4的厚度,且凝汽器壳体4的厚度与挠性板1的厚度的差值为10mm。如此设置,有效增加了挠性板1相对于壳体4的挠度,增强了补偿能力,满足实际需要。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四相同。
工作过程
结合图1-图3说明,空心箭头表示蒸汽进入方向,实心箭头表示冷却液进入和流出方向,使用时,冷却液从一个水室7的进口进入,由挠性板1的通孔1-1进入核电凝汽器,经核电凝汽器壳体4内的换热管6从另一个水室7流出,冷却液在换热管6内流动的过程中与由核电凝汽器的蒸汽入口进入的蒸汽实现换热,最后加热的液体从另一个水室7流出。换热过程中,由于挠性板的特性,实现了因核电凝汽器壳体与换热管束的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膨胀差的补偿,同时,也提高了补偿结构的承重能力,改变了U型补偿节结构承重能力差的缺点,而且无需额外设置辅助支承和限位装置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汽轮机厂辅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94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