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射器辐射屏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9474.8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06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徐加英;周如鸿;赵琳;杨再兴;孟烜宇;周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36/12 | 分类号: | A61M36/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地址: | 21513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射器 辐射 屏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器辐射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核医学相关的检查诊疗过程中和放射性药物基础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通过注射器抽取含有放射性物质的药物并注入患者或受试动物体内。与此同时,核医学科的放射性药物注射往往需要医务人员亲自操作。据统计,医院中每天需要接受放射性药物注射的患者多达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医务人员所遭受的照射剂量可想而知,构成了极大的健康威胁。另外,放射性核素或药物的注射剂量或注射时间(特别是对放射性核素半衰期较短的药物)有时会对成像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快速、准确的判断注射器内的药物体积显得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射器辐射屏蔽装置,该装置保证了操作人员免受射线的照射,结构简单,操作轻巧,是一种安全、有效地应用医用及实验用放射性药物的理想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注射器辐射屏蔽装置,包括圆柱体结构的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放置注射器的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贯穿所述本体,所述本体由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延展的底座与沿所述本体长度方向延展的透明的窗盖组成,所述窗盖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窗盖与所述底座扣合时,所述窗盖与所述底座相对的两个面形成所述通孔,所述窗盖与所述底座扣合处设置有第一锁扣,所述本体一侧面上设置有第二锁扣,所述第二锁扣扣合时锁定注射器末端端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由常规辐射屏蔽材料如铅、贫铀或钨制成,窗盖由铅玻璃制成,如无机含铅玻璃、有机含铅玻璃。
底座的外壁底部还可以为平底,优选在所述平底下方设置凹槽或者防滑橡胶垫,以增加辐射屏蔽装置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翻滚。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的中心线与所述本体的中心线重合。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窗盖通过铰链铰接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铰链均设有2个。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内设置有防滑橡胶垫,所述防滑橡胶垫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防滑橡胶垫背面设置有粘合层,所述防滑橡胶垫通过所述粘合层粘固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防滑橡胶垫背面均设有凸条,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凸条相配合的凹槽,所述防滑橡胶垫通过所述凸条卡固在所述底座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底座的内壁上设置有可更换的防滑橡胶垫,一方面可以增加底座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有利于加强注射器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注射器中药物的颜色而放入相应颜色的橡胶垫,有利于增加对比度,便于方便快速读数,准确判断药物体积,精确确定给药量,缩短在放射性环境中的工作时间。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锁扣的锁钩设置在所述底座上,锁把设置在所述窗盖上。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锁扣的锁钩设置在所述窗盖上,锁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有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这种组合方式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辐射屏蔽装置本体以及本体与注射器之间的稳固性;另一方面也将零部件的使用数量降至最低,节省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辐射屏蔽装置可以布置在注射器的周围,在允许注射器操作的同时,还能提供辐射屏蔽效果,以便阻挡来自于注射器中放射性药物的辐射,保护医务或科研人员;
2)本实用新型的辐射屏蔽装置可以与传统的一次性注射器一起使用,显著降低为注射器提供辐射屏蔽的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辐射屏蔽装置在使用后可以与注射器分离,便于重复使用;
4)本实用新型的辐射屏蔽装置可以适用于不同颜色的药物,更具灵活、普适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注射器辐射屏蔽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注射器辐射屏蔽装置的针头端横截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注射器辐射屏蔽装置装配注射器后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1中注射器辐射屏蔽装置装配注射器后的推柄端横截面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注射器辐射屏蔽装置的针头端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注射器辐射屏蔽装置装配注射器后的推柄端横截面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通孔;2、底座;3、窗盖;4、第一锁扣;5、第二锁扣;6、防滑橡胶垫;7、铰链;8、细小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94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眼镜阀安全保护装置
- 下一篇:等温度换热管辐射式电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