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谷物烘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0200.6 | 申请日: | 2014-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7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忠青 |
主分类号: | A23B9/08 | 分类号: | A23B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400 山东省淄***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物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烘干机,尤其涉及一种谷物烘干机。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多数省份得到广泛种植。新收获的稻谷因含水较高(25%~30%)不易储藏,而且品质劣变较快。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不能及时干燥而损失的稻谷约250万吨,相当于1000万人的年消费量。同时,应用于稻谷干燥的能耗占稻谷生产加工总能耗的64%,属于高能耗单元操作。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安全和能源危机越显突出的今天,稻谷收获后及时、高品质、低能耗干燥已成为粮食干燥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
稻谷自身的生物学特征决定了其属于较难干燥的热敏性物料。目前,稻谷的干燥方式主要有自然晒干和机械干燥。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国绝大多数农户多采用自然晒干的方式对自产稻谷进行干燥。这种干燥方式常受到天气和生物等因素影响。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收获稻谷时常遇到阴雨天气,新鲜稻谷因得不到及时干燥易发霉或发芽,造成粮食浪费。自然晒干方式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和种植业经济效益提高的要求。机械干燥,如横流式干燥机、混流式干燥机以及顺流式干燥机等,现多采用热风干燥方式,这种干燥方式生产效率高,干燥时间缩短,减少了生物污染(相对于自然晒干),现多应用于大规模作业的农场和米业公司等部门。但这种干燥方式热能利用率较低(<80%),并伴有热量和高湿废气的排出,能耗高(4.5kJ/g水)。特别是新收获稻谷含水率较高,高温热风干燥常引起稻谷发生爆腰,降低了干燥品质。现在大部分使用的谷物烘干机的结构都比较复杂,价格昂贵,并不适用于少量谷物的干燥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谷物烘干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谷物烘干机,包括主筒体、热风机、负压导气罩和搅拌装置,所述主筒体为上部未封闭的筒体,所述主筒体的下部内设置有透风板,粮食存储在所述透风板的上部,所述搅拌装置安装在所述透风板上,并位于所述主筒体的中心,所述热风机设置在所述主筒体的侧边,所述热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主筒体连接,连接位置位于所述透风板下部,所述负压导气罩安装在所述主筒体正上方。
具体地,所述主筒体的侧边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主筒体的侧边上部,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主筒体的侧边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主筒体上还设置有通光窗。
具体地,所述搅拌装置包括立式电机和螺旋搅拌柱,所述立式电机的转轴与所述螺旋搅拌柱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谷物烘干机,结构比较简单,采用由底部向上通热风进行干燥,并在主筒体的上端设置负压导气罩将产生的湿气导出,这种干燥方式能有效防止稻谷的发霉或发芽,造成粮食的浪费,且干燥效率较高,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谷物烘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负压导气罩,2-主筒体,3-搅拌装置,4-热风机,5-通光窗,6-透风板,7-进料口,8-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谷物烘干机,包括主筒体2、热风机4、负压导气罩1和搅拌装置3,主筒体2为上部未封闭的筒体,主筒体2的下部内设置有透风板6,粮食存储在透风板6的上部,搅拌装置3安装在透风板6上,并位于主筒体2的中心,热风机4设置在主筒体2的侧边,热风机4的出风口与主筒体2连接,连接位置位于透风板6下部,负压导气罩1安装在主筒体2正上方。
主筒体2的侧边设置有进料口7和出料口8,进料口7设置在主筒体2的侧边上部,出料口8设置在主筒体2的侧边下部。主筒体2上还设置有通光窗5。
搅拌装置3包括立式电机和螺旋搅拌柱,立式电机的转轴与螺旋搅拌柱连接。
对谷物进行烘干时,谷物通过进料口7进入主筒体2,主筒体2中透风板5只起到通风的作用,谷物不能通过透风板5,热风机4工作,搅拌装置3工作,对谷物进行横向搅拌,谷物被均匀烘干,烘干产生的气体从主筒体2上方的负压导气罩1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忠青,未经高忠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02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