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压单送型开卷机压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0306.6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4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秦冠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新加源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47/18 | 分类号: | B21C47/18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压单送型 开卷 机压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轧钢卷的收集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压单送型开卷机压送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节省成本,五金加工企业开始购进大型卷绕打包好的金属材料,自行加工剪切分条;这些金属卷料不仅吨位很重,且很大,人工操作既不方便也不安全。
当卷材放在开卷机上时,由于卷材本身的内周直径大小不一,直接套在开卷机主轴上进行旋转开卷时常会打滑,导致卷材有时不能展开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现状,而供能多方位压住卷材并能辅助输送卷材的一种双压单送型开卷机压送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压单送型开卷机压送结构,包括设置在开卷机机架上的数组压送装置主体,其特征是:每组压送装置主体均包括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包括第一缸体以及与第一缸体连接的第一液压轴,第一缸体连接有第一缸座,第一缸体与第一缸座铰接配合,第一液压轴连接压料臂并与压料臂的一端固定连接,压料臂的端部设置有压料辊,第一缸体连接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包括第二缸体以及与第二缸体连接的第二液压轴,第二液压轴与第一缸体固定连接,第二缸体通过第二缸座与开卷机机架铰接配合,压料辊连接有滚料电机,滚料电机能驱动压料辊旋转。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第一液压轴与压料臂固定连接处设置有压块。
上述的压块为橡胶块。
上述的压送装置主体有两组。
上述的压料臂均为金属臂。
上述的压料辊的辊面为橡胶制作。
上述的压料臂为弧形臂。
上述的滚料电机固定在压料臂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压单送型开卷机压送结构,包括设置在开卷机机架上的数组压送装置主体,其特征是:每组压送装置主体均包括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包括第一缸体以及与第一缸体连接的第一液压轴,第一缸体连接有第一缸座,第一缸体与第一缸座铰接配合,第一液压轴连接压料臂并与压料臂的一端固定连接,压料臂的端部设置有压料辊,第一缸体连接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包括第二缸体以及与第二缸体连接的第二液压轴,第二液压轴与第一缸体固定连接,第二缸体通过第二缸座与开卷机机架铰接配合,压料辊连接有滚料电机,滚料电机能驱动压料辊旋转。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能在卷材不同位置同时对卷材的外周面进行限位压制、并辅助压料机主轴将卷材向外转出的开卷机压送结构,在开封后的卷材中间的空心套在开卷机的主轴上,主轴带动卷材旋转,从而将卷材展开,为了解决卷材转开过程中容易出现打滑空转的情况,本实用新型采用数组压送装置进行一起工作。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如下:先将卷材套在主轴上,控制第二液压缸运作,由于第二液压轴的伸缩,第一液压缸和压料臂均以第一缸座为轴进行转动,当转动到压料辊压在卷材上时,第二液压缸停止运作,这时,由于压料臂本身为弧形结构,其弧度与卷材的弧度相适应,当压料辊压在卷材上时,压块与卷材的位置也会非常近了,对第一液压缸进行微调,收缩第一液压轴,使压块压在卷材上,由此实现压料辊和压块同时对卷材进行限位,而且限位位置不同,限位效果好。压料辊连接滚料电机,能使压料辊转动,其转动速度和主轴转动速度一致,可以辅助将与压料辊贴合的卷材转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多方位压住卷材并能辅助输送卷材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3是压料臂两端均压在卷材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开卷机机架1、压送装置主体2、第一液压缸21、第一缸体21a、第一液压轴21b、第一缸座21c、压料臂22、压料辊23、第二液压缸24、第二缸体24a、第二液压轴24b、第二缸座24c、滚料电机25、压块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新加源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新加源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0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