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支架的新型手机保护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0604.5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9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路平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新型 手机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衍生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支架的新型手机保护壳。
背景技术
手机保护壳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必备品,其用于套装在手机上,以防止手机被刮花或者在手机脱落后对其产生缓冲保护作用。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现在大家可以通过手机来听音乐、看电影、看视频和看新闻等,但是我们在观看视频时,由于持续时间较长,拿手机的手会出现酸痛等不良状况,不仅影响我们观看节目,也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针对上述情况,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具有支架功能的手机保护壳,然而,此类手机保护壳却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采用分体式结构,使用时需要将支架与壳体进行组装,如此,便导致其结构相对复杂,零部件众多,便携性和便利性较差;2、采用一体式结构,但支架占用空间大,无法与壳体本身的结构进行良好的融合,导致整个保护壳外观美感差,而且无法对外形或者结构进行优化及扩展;3、长期使用后,容易出现损坏,无法进行修复。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手机保护壳,尤其是具有支架功能的手机保护壳提出改进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功能丰富、外观美感显著的带支架的新型手机保护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支架的新型手机保护壳,它包括套接在手机上的壳体,所述壳体的长边侧壁上开设有一缺位部,所述缺位部内嵌装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外形轮廓与缺位部的轮廓相吻合,所述支撑杆通过一设置于缺位部内的转轴与壳体连接,所述转轴与壳体的短边侧壁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转轴所处的位置处于壳体长边侧壁的中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头端与转轴连接,所述支撑杆的头端端面上设置有旋转弧面。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尾端端面为弧形面,所述缺位部内设置有与支撑杆的尾端端面相盈合的弧形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的尾端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缺位部内设置有与第一磁性件对位吸合的第二磁性件。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后侧面还设置有嵌位槽。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边角处设置有挂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在正常状态下,可使支撑杆嵌装在缺位部内并与壳体良好的融为一体,极大的提高了保护壳的外观美观;在使用状态下,只需将支撑杆沿转轴进行一定角度旋转,即可实现壳体的倾斜放置,以便于进行手机内容的观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带支架的新型手机保护壳,它包括套接在手机上的壳体1,在壳体1的长边侧壁上开设有一缺位部2,在缺位部2内嵌装有一支撑杆3;其中,支撑杆3的外形轮廓与缺位部2的轮廓相吻合,同时支撑杆3通过一设置于缺位部2内的转轴(图中未示出)与壳体1连接,而转轴则与壳体1的短边侧壁相平行。如此,在正常状态下,可使支撑杆3嵌装在缺位部2内,由于支撑杆3与缺位部2的形状相近,可使得支撑杆3与壳体1良好的融为一体(可以理解为,支撑杆3取自壳体1的其中一个部分,而不是单独存在的),因而,有利于壳体1根据需要进行各种样式的转变,增强了外形结构的延展性;而在使用状态下,只需将支撑杆3沿转轴进行一定角度旋转,即可实现壳体1的倾斜放置,以便于进行手机内容的观看;同时,支撑杆3的长度也决定了壳体1的倾斜角度,因此,可根据设计需要进行支撑杆3的长度选择。
在使用状态下,为实现支撑杆3对壳体1的稳固支撑,本实施例的转轴所处的位置处于壳体1长边侧壁的中部或者附近,从而在支撑杆3旋转后,使得支撑点位于壳体1相对位置的中部。为保证支撑杆3的转动效果,本实施例的支撑杆3的头端与转轴连接,在支撑杆3的头端端面上设置有旋转弧面3-1,以保证支撑杆3与缺位部2的侧壁形成良好的对位盈合。而在正常状态下,为使得支撑杆3能够稳固的嵌装缺位部2内,支撑杆3的尾端端面采用弧形面或球面结构,相对应地,在缺位部2内设置有与支撑杆3的尾端端面相盈合的弧形槽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路平,未经刘路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06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0%烧碱浮盐沉降槽
- 下一篇:热剪机出料工件传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