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铸造铸铁曲轴的上砂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1786.8 | 申请日: | 2014-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5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航;吴志磊;陈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秦安铸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22 | 分类号: | B22C9/22;B22C9/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2247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铸造 铸铁 曲轴 上砂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潮模砂造型工艺领域,特别是用于铸造铸铁曲轴的上砂模。
背景技术
潮模砂造型工艺是历史最悠久的铸造工艺方法,也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湿型铸造法的基本特点是砂型无需烘干,不存在硬化过程,其主要优点是生产灵活性大,生产率高,生产周期短;节省烘干设备、燃料及车间生产面积;延长砂箱使用寿命等。但是,在浇筑铁水时,由于铁水到达各个叶片的时间和温度不一样,这就导致铁水流至后期时,温降过快,铁水在此处凝固,导致气体无法排除,在叶片表层往下1-3㎜处形成了气孔。
为了防止气孔的产生,现有的解决方案主要是通过提高产品浇注温度,降低型砂水分等。但单纯的提高浇注温度无法有效改善皮下气孔,降低型砂水分效果更是微乎其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 而提供的一种用于铸造铸铁曲轴的上砂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用于铸造铸铁曲轴的上砂模,它包括砂型本体,在砂型本体上设有若干个凸起的叶片以及浇注口,其特征在于,在砂型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溢流槽,所述溢流槽设置在分型面处,远离浇注口的一侧;在每个溢流槽的一侧均设有一根与溢流槽相连通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在上砂型与下砂型合模后伸出型腔外,与大气相连通。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后期敲掉溢流槽所形成的凸块,所述溢流槽的高度为5mm~20mm。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与曲轴本体的接触面积,方便清理时将溢流槽内所形成的模块敲掉,所述溢流槽与叶片相邻的一端设有一个斜坡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得到的用于铸造铸铁曲轴的上砂模具有如下优点:
1、增设了排气管和溢流槽,加强了铁水的流动,使温度较高的铁水能够持续流入叶片处,并将气体通过溢流槽和排气管从叶片处排出,能够有效的防止叶片下气孔的产生,可大幅度提高产品机加合格率。
2、能够将排气管和溢流槽的这种结构应用在其他的潮模砂造型工艺中,应用范围较广,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上砂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上砂型的装配图;
图3为实施例中溢流槽与排气管放大后的示意图。
图中:砂型本体1、叶片2、溢流槽3、斜坡面31、排气管4、浇注口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铸造铸铁曲轴的上砂模,如图1至图3所示,它包括砂型本体1,在砂型本体1上设有若干个凸起的叶片2以及浇注口5,在砂型本体上设有若干个溢流槽3,所述溢流槽3设置在分型面处,远离浇注口5的一侧;在每个溢流槽3的一侧均设有一根与溢流槽3相连通的排气管4,所述排气管4在上砂型与下砂型合模后伸出型腔外,与大气相连通。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溢流槽3的高度为5mm~20mm;所述溢流槽3与叶片2相邻的一端设有一个斜坡面31,用于减少与曲轴本体的接触面积,方便清理时将溢流槽内所形成的模块敲掉。
下面就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浇注铁水时,由于有一部分叶片2远离浇注口5,故当铁水流至此处时,温度下降较快,导致皮下气孔在此大量出现。在机加工时,皮下气孔导致产品废料较多。而产生这些皮下气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流至此处铁水温度偏低,铁水过早凝固,气体无法排除,但产品的起浇温度上限在1425℃,继续增加浇注温度会带来金相不合格风险。因此,本实施例中在远离浇注口5的叶片2的分型面处增设了溢流槽3和排气管4,由于溢流槽3的高度低于铁水的流动平面,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铁水的流动速度,延缓流至远离浇注口处叶片的凝固时间,同时,在此产生的气体也可通过排气管4(本申请中的排气管在合模后伸出模具外,使得脱模后的砂型上具有一个与叶片相连通的通孔)排到大气中。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技术方案,尽管申请人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那些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秦安铸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秦安铸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0178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除厚大皮带轮轴孔裂纹铸造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链条装配机的引导装置